频 道: 首 页|新 闻|国 际|财 经|体 育|娱 乐|港 澳|台 湾|华 人|留 学 生|教 育|健 康|汽 车
房 产|电 讯 稿|图片·论坛|图片网|华文教育|视 频|产经资讯|广 告|演 出|图片库|供 稿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 本页位置: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解析集资建房温州模式 乌托邦式理想能否推广?(3)

2006年11月20日 10:13

  对话集资会员

  40岁左右的曾爱秋是温州洞头县人,现在一家电子设备公司担任部门主管,她是市场营销协会的第一批个人会员之一,也是参与首批集资建房的会员之一。

  记者:刚刚加入协会的时候,你不知道地块在哪里,房型是什么样,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拿到房子,存在这么多不确定因素,为什么还要选择个人集资建房呢?

  曾爱秋:主要是因为房价低,刚开始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而且只要地段我能够接受,我就可以等上一段时间。

  记者:其间怀疑过吗?动摇过吗?

  曾爱秋:当然有过。刚加入的时候,除每年200元会费,不用交更多的钱。当协会通知我说有了土地,需要往银行存入8万元出让金的时候,我就犹豫了,四处打听,跑房管局,问他们这种集资房是否能拿到房产证;去招投标中心,查询是否有这块地在出让;还通过建设局的朋友打听,是否能够获得政府批准。这些都打听清楚了,我才把钱存进银行的。

  记者:现在,第一笔出让金已经从你的账户上划走了,你担心其间出现变故吗?毕竟这是个新生事物。

  曾爱秋:土地拿到了,就不担心了。目前正在筹集第二批资金,房价的70%,大概需要30万元。现在就希望政府能够早日批准各种手续,我们能早点拿到房子。

  个人集资建房别排斥房产商

  相对于北京和上海的个人集资建房者来说,温州的集资建房者是幸运的,他们又一次尝到了“第一只螃蟹”的美味。一种近似于“乌托邦”式的建房模式,在温州这个充满财富想象的城市里渐行渐近。“温州模式”早已是一个老坛子,现在这个老坛子又一次斟满了新酒,让很多人多了一份憧憬。

  但是,个人集资建房的“温州模式”,并非组织者们单打独斗就能实现的。在接受采访时,几乎所有的组织者都坦承,个人集资建房无论成败,都和房地产开发商有很大的关系。要在暴利和2%-3%的代理费之间作取舍,更多的房产商愿意追求前者。在房产商还掌控着房价话语权的时候,个人集资建房这种模式似乎在尝试自发颠覆这种话语权。

  然而,在这次成功获地的“温州模式”中,我们还是能看到房产商参与其中的身影。在此前更多的失败的个人集资建房案例中,也常能看到与房产商合作谈崩而受阻的。没有定律说,离开房产商,个人集资建房一定不会成功。但从目前诸多情形看,依仗房产商可能是一条完成梦想的捷径。若能合理均衡好房产商与集资建房团体之间的利益,两者宿求未必是背离的。

  市场经济,价格总有波动。相信如果市场不景气,房产商也不会一味肆意圈地、索高房价、不见买房人而徒增自己的高利贷。

  赵智强就很聪明地协调好了两者的关系,甚至是三者、多者的关系,比如还有当地政府、房地局。当然他是中国十大营销人之一。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杨育才)

[上一页]  [1]  [2]  [3]

 
编辑:王菲】
:::相 关 报 道:::
·集资建房在温州落地生根 能否破既得利益格局?
·集资建房温州破冰 开发成本不足周边商品房一半
·与分房货币化背道而驰 集资建房披市场化"外衣"
··集资建房沦为福利性腐败 ·禁令或导致"权力寻租"
·集资建房禁令尚不细化 或导致新的“权力寻租”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每 日 更 新]
- 中国赴日留学人员人数累计达到九十万人
- 台"陆委会"副主委:江陈会对两岸关系具重要意义
- 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抵台湾 参加学术研讨会
- 国产新舟60支线飞机成功首航 飞行平稳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当选阿塞拜疆总统 得票率为88.73%
- 九名中国工人在苏丹遭绑架 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
- 证监会:城商行等三类企业暂停上市的说法不准确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