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标尺:国家、地方南辕北辙,到底该信谁?
国家统计局、徐州房地局,两个权威部门的权威数字,结论截然相反。一个是个位数的平稳涨幅,一个却是聚光灯下的飞速激增的水银温度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第二季度,徐州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升5.9%,新建住房价格同比上升8.4%。相比于深圳、大连、北京等地动辄10几个百分点的涨幅,徐州看来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楼市:价格增幅平缓,市场健康。
然而,另一个来自徐州房地资源局主办的徐房指数报告(下称“徐房指数”)却有截然不同的统计结果。
这份官方指数显示,今年二季度,徐州住宅均值2667元/平方米,比上季度上涨12.67%,同比则上涨21.83%。其中北区、南区、西区、东区和中心五大区域的环比涨幅分别为20.90%、17.71%、10.29%、4.6%和2.38%。而去年二季度,以国八条为代表的上一轮调控过程中,徐房指数同样上涨6.94%。以住宅开发为主的东区楼市甚至在最后三个月爆涨43.25%。
为什么两份报告统计结果差别如此之大?
市场人士解释,可能的原因是国家统计局将原为徐州市铜山县,但即将划入市区范围的地区房价计入了统计范围,进而拉低了均价。但是,这种拉低造成的差距是否如此之大,还是让市场疑惑。或者即便统计无误,又应该以哪一个数字为参照来看待真实的楼市发展呢?
徐州不是个案。
即便是在国家最近几次公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涨跌榜中,排在涨幅前列的也大多是此前不被关注的二线甚至三、四线城市,比如呼和浩特、沈阳、厦门、青岛、南充……
上半年,大连房价有四个月连续以15%以上速度增长,青岛市内四区商品住房交易均价为6073元/平方米,同比增加26.95%,6月份四区商品住房平均价格同比涨幅高达34.49%……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