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棒喝下大玩鬼把戏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新一轮房地产调控风暴中,开发商也在这样考问自己。虽说面对媒体,大多数开发商不约而同选择了沉默,但在这低调的表面下,他们还在谋划着一场“老鼠与猫”周旋的游戏。
先是结构调控政策给了开发商一个“下马威”,90平方米和70%比例的双控制还真让开发商犯愁,很多都面临户型整改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有分期开发项目的企业。
“大家都在研究一些‘秘籍’,可以巧妙突破90平方米的限制。”有开发商表示。比如,利用阳台面积不计入套型建筑面积,有的开发商考虑将阳台的概念延伸扩大,将住宅套内的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而把餐厅和阳台的设计连为一体,这样购房者实际的房屋使用面积完全可以超过90平方米,符合国家规范,售价则还可以调高一些。
更多的则是考虑将大户型设计成可并联打通或上下打通的相邻小户型或子母户型 。“购房者打通墙壁后就可以变成大户型,打通楼板则能够变成复式房,长三角的一些开发商已经在这样操作,而且可大可小的户型选择让开发商销售起来更觉灵活。”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分析师介绍。
在建设部的 结构调控细则出台后,并非“一刀切”的控制标准更让开发商松了一口气。并且,既然国家大力提倡小户型的开发建设,有的开发商便“先下手为强”,利用打了“擦边球”的超高层高的小户型来刺激销售;有的则反而“捂房”,在销售的时候把一段时间内可能比较抢手的小户型先保留起来,以后再见机出手。
此外,虽然对于开发商的销售行为,九部委也进行了政策规范,如对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的房地产企业,将加大整治查处力度;获得销售许可证的项目,房源必须在3天内放开等。但据了解,开发商对于前期准备的销控依然“我行我素”。“客户总要积累,会有变通的办法。至于房源要全部放开,也没太大问题,申请销售许可证的时候,还是可以按照我们的销控进度去操作,无非是多去申请几次。”一位销售经理直言不讳。
比较“致命”的 当头棒喝恐怕就要算国家对“银根”的收紧了。内地开发商融资渠道不多,调控形势下又不能指望销售回款,卖地则已代表穷途末路,因而一些企业便开始剑走偏锋。
为了减轻资金压力,曾有开发商将前期剩余房源以个人购房者名义进行“自购”,从而获得贷款进行融资;还有房企以贸易企业的运作方式申请贷款,以贸易流动资金的名义申请贷款,抵押物便是该房企转手于自己成立的贸易企业的房产;如今又有开发商通过注册临时性企业,以新企业名义购买物业,申请机构贷款来获得资金——“左手转右手”的游戏再次反映出开发商“钻空子”的状态。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柯鹏 于兵兵 李和裕)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