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如此的重要。从民生角度看,要实现“居者有其屋”,房地产业和人人都密切相关;况且,房地产业也关乎到数以百万计的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衣食饭碗。从产业角度看,房地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强,它的兴衰,影响到一大批产业的起落。然而,如此重要的一个产业,它未来的走向如何,我们却只能依赖一些混沌不清的信息、专家评论来作判断。
最近,有专家指出,目前,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的房价还是过高,在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下,房价还将下降。更有北京社科院的专家预测,未来两三年内,我国的房价还要下降40%-50%。另外,却有报道说,三月份楼盘较为普遍地出现了热销。本人的几个朋友也在给孩子买房,而且好像差一点就没能买上。
不同的预测都是有道理的,但却也都有瑕疵。看房价跌的专家,其依据一是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库存量;二是房价和家庭年收入的比不合理。巨大的库存量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它还和销售有关,关键是在何等均衡价位水平,需求量会激增,这是无法测算的。如果能测算出来,我们直接就可以实现计划经济了。房价和收入比,其指标本身的合理性就值得质疑。按专家提供的标准,合理的比值是3:1-6:1。按这种标准,我国的房价,无论是在周期的高点还是在低点,从来就没有合理过。按现在的房价,要达到合理水准,不仅房价要下降50%,每户住房面积也要缩水50%才行。
一种标准从没有起过作用,而市场本身又在持续运行,那一定是某个数据采集过程出了问题。这才是专家们应当好生研究的。
报道的楼盘“小阳春”,能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吗?又有报道,某些开发商雇“房托”抢购,一人一天发50元。真假难辨啊,陷入混沌。
面对混沌,我们有必要厘清,房产实在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商品。虽然都是房子,但其中的差别却非常之大。用一个极端夸张的比较说,天子脚下的豪宅是房子,边陲小镇的茅屋也是房子;紫禁城的金銮宝殿是房子,王宝钏的寒窑也是房子。可见房子一词囊括了多少商品品质的差别,抹平了多少需求个性的差异。总体上的房价,也熨平了多少不同需求的价格差异和价格的均衡。
因此,对于需要购房的人来说,对于有意投资房产,或房产股票的人来说,与其陷入喋喋不休的房价总体上是升还是降的争论之中,把自己搞得混沌不清,不知所措;还不如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是需要什么。我们可以选择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房产进行行业的细分化,把我们的双眼,紧紧盯住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观察它们的变化趋势。而对其它的东西,则只需用余光一瞥即可。这样,可能会有更有效的决策。(晓旦)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