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一份发言稿指出,房地产开发总费用支出一半流向政府,而上海的开发项目流向政府的份额最高,达到64.5%。对此,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质疑。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上海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正在组织文件和测算相关数据,可能不久后将通过公开澄清的方式来 “回应”全国工商联发言稿的数据。
这场争议可分为两阶段看,前半段是政协委员与政府部门在议政平台上辩论。这种充分博弈、你来我往的议政姿态无疑是公众最乐于看到的。但后半段则变成了开发商与政府之间的名誉扯皮。
对房地产开发成本,民众一直很关注,要求公开的呼声也从未中断过。此前一直以各种理由拒绝公开的房地产业,选择在“两会”上主动提及(尽管还把成本多少偷换成成本构成),意图再明显不过:不管成本多少,政府拿了大头,开发商是 “冤大头”,从而在房价问题上争取民意支持,向政府施压。
地方政府不可能吃这个眼前亏。面对饱受高房价之苦的民众,地方政府但凡对此说稍有怠慢,就相当于承认自己是高房价的最大推手和受益者。这就不难理解,地方政府为什么要断然予以否定了。
双方为什么都有这份否定的“自信”呢?因为房地产开发总费用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据调查,全国工商联发言稿酝酿于其下属——房地产商会的两份调研报告。因此,得出有利于房地产商的调研结果也在意料之中。政府这边也同理,房地产开发总费用中流向政府的部分应该包括土地成本和总税收。但据知情人透露,或将“公开澄清”的内容中极可能不包括房地产税收数据,理由是“并不属于‘应公开’的内容”。那这样的澄清意义何在?
很明显,开发商和政府都不会不了解房地产开发总费用是多少、是怎么分配的,现在互相争论无非是都不想担受老百姓指责的责任。(吴龙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