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回答“大学生买房,有没有优惠”的问题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因为买房的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过大,所以建议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租房好。此论一出,一片哗然。许多人不解,这究竟是给民众出的“高招”,还是更有深意?
“买房不如租房”,听起来并不新鲜。对于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这已经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无奈选择。 “租房”建议,听起来很美,可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有关方面调控房价的无力与无奈。多年来,这种对于“高房价”成因的简单逻辑一直萦绕着有关的房地产政策,很多的调控措施都将“法眼”盯在了“需求”上。许多房产商也深谙此道,总是能够围绕“刚性需求”做文章。在“刚性需求”的“法宝”之下,掩盖着众多房地产商的暴利和民众的不堪承受。
“租房论”当然是善意的,这种善意背后也是希望房价能够“回归理性”,也彰显了有关部门对民生的“费尽心机”。然而,即使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接受“租房”的办法,也不足以让房价回归理性,更不能真正为年轻人“卸下包袱”。
房价上涨,租金无疑也会“水涨船高”,而且,“租房”也只是希望将现今的问题拖到以后解决而已。炒房者会看到其中的利益,房产商也还是坚称“刚性需求很旺”,地方政府还是可以“毫发无损”的收取高额地价……这样,房价就有可能稍作歇息之后,继续上爬,民众也依旧会因房价“叫苦连天”。
其实,高房价的“金钟罩”,最怕的还是“政府保障房的大量供给”。可以想见,“供给”增加了,房价就会轻松回归理性,这样也就不用劳烦有关主管部门来为民众“租还是买”费神了,而且也将赢得民众更多掌声。(李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