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斌 男,46岁,河北人,1990年来京。因为老家地太少,实在没事干,老闲着,他来到北京。从最初一个人在东直门外大街摆摊卖菜,到现在和儿子、小舅子一起批菜、送菜、卖菜。江斌也觉得早起晚归的日子很辛苦,但他觉得每个人的命运不能强求;他也想过在北京买房,希望女儿以后能在北京有稳定的生活。
下午2点半,在北新桥三条往东不远的胡同里,红马夹、牛仔裤的江斌坐在租屋里,一张上下铺的床和一张双人床、一张桌子、一台电视把屋子塞得满满的。快下午3点时,一家人的午饭还没吃完,难得的午休时间里,他更愿意聊聊北京的房价到底降没降,金融危机带来了哪些影响,明年学生找工作会不会好一点,而说起19年里卖菜的辛苦他总是笑着一带而过———
东直门外大街变成了“簋街”,他还在卖菜
1990年刚到北京那会,一个人背着行李,站在当时的东直门长途客运站外,江斌彻底蒙了,“完全不知道该往哪走,只能凭感觉往前走”。
他说,最初的日子很艰难,不知道怎么上菜、不知道什么菜好卖。那时候,因为每天晚上11点多就得骑着板车去左安门附近的菜市场批货,人生地不熟的他怕睡过了头,也怕来回几个小时的路程得过几个幽深的桥洞一个人不安全,所以干脆就睡在市场的铺位里,能和其他人一起路上搭个伴。
慢慢地,一直“驻守”在东直门外大街的江斌发现,这条街开始热起来了,高楼越盖越密,小平房越拆越少,餐馆从最初的3家越变越多,“簋街”这个名号也日益取代了东直门外大街的地理标记。2000年之后,他顺势将自己的业务范围扩展到了给簋街的餐馆送菜。
“卖菜虽然辛苦,但比打工要自由”
19年后,江斌对北京早已不会再有手足无措的茫然,他会如数家珍地介绍北京几个蔬菜批发市场的特色,会抱怨燕郊的房子离北京城里那么远怎么还那么贵。近20年里,他的生活半径始终只是在东直门附近的一个狭小圈子里,他没有去过北京的任何景点,除了前门,因为“实在没时间”。
江斌说,在北京卖菜的全是外地人,北京人吃不了那苦。但也没想过要改行。虽然赚不了大钱,在北京也仅是满足生计,但好在自由,不像给人打工,受诸多限制。他说自己也不羡慕那些改行卖服装赚钱的朋友,不同买卖对能力要求不一样。也想过回家,但地少了,更没活干,回不去了。
“北京的房价让人无奈”
趁着吃饭的工夫,江斌听见电视新闻里房价下跌的消息时,会多看上几眼。他也曾梦想在北京买房,但是他说北京的房价实在让人无奈,更何况靠卖菜也存不了多少钱,“刚来北京时,摊位费一个月才200块,现在光4个摊位就得1600多块,一个月干30天能存下10天的钱就不错了。金融危机后,簋街的餐馆也受影响,没那么多人去吃饭了”。
女儿明年就毕业了,江斌希望她能在北京安家落户。采访快结束时,他很认真地问记者,你觉得北京哪个区域比较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