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天津购房落户新政阻碍户籍改革进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专家认为天津购房落户新政阻碍户籍改革进程
2009年04月12日 02:12 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字体:↑大 ↓小

  眼下,很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明显回暖,舆论普遍认为,这与此前各城市出台的扶持政策有关,而翻开这些城市扶持房地产的若干政策,我们会发现,很多地方都把落户作为吸引外来人口购房的一条重要手段,于是有评论说,现在,各城市正在进行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尝试,甚至有人乐观的认为,中国的户籍改革将会因此大大向前推进一步,那么,现在各地进行的尝试是否真正打破了历史形成的户籍坚冰?我的同事分别调查了天津、成都和上海的情况,今天来看记者袁柏新在天津进行的调查。

  购房落户新政后,天津房地产市场火爆异常

  在天津市北辰区的一处楼盘,一走进楼盘的销售中心,记者就注意到,在正对着门口的显著位置,贴着一份报纸的复印件。

  天津阳光卡蒂尔专案经理江南:“因为蓝印户口在天津据我的了解已经不只十年的时间了,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正面的宣传。”

  这位销售经理向记者透露,在目前购房的人群中,有80%是冲着这一政策来的。

  江南:“我们这项目之所以上个月和这个月的上旬就能把我现在整个项目一期二期产权现房全部消化。”

  记者:“有多少套?”

  江南:“总体算下来是40套。”

  江南说,就在记者来采访的头一天,他们刚签约卖掉了手里的最后一套现房,2月4号以来,他们总共销售房屋40多套,而2008年全年的销售量总共才68套。

  江南:“这些人80%因为户口来的。”

  记者:“都是哪的人?”

  江南:“都是京津两地周边的,最远的是黑龙江,但是已经在天津这边是工作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但是大部分新增的客户都是河北或者说是主要是以河北省为主。”

  在天津市和平区的另外一处楼盘,记者也了解到了相似的情况。

  “我们2月份卖了20几套,就是说成交量明显的比之前增多了,有一个特别大的提高。”

  “这个比例同比增长了多少?”

  “得增加到,比之前的话增加到了最起码增加50%。”

  刘君说,他们公司开发的楼盘位于天津市黄金地段,均价每平方米14000元左右,在天津属于高档社区,但2月4号蓝印户口新政出台后,因为楼盘销售的都是现房,可以马上办理产权证,所以即使是这个价位也受到了购房者的青睐,刘君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数字,从他们公司楼盘的销售来看,在2月4号之前,因为落户而来看楼的只有10%,而2月4号以后,这一比例也上升到了80%。同样这些购房者也是来自河北、山西、河南、东北等地,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在天津购房?

  “主要是为了孩子,非常明显,所有的目的全部都是为了孩子,100%。”

  “因为办户口,绝对是为了孩子上学。”

  “没有任何例外?”

  “没有。”

  在节目里,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蓝印户口。现在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所谓蓝印户口,是一种介于正式户口和暂住户口之间的户籍,因为公安机关在这种户口本上加盖蓝色印章,就得了这个名字。一般是由某些地方出台,对投资者、购房者或者外地人才给予的一种优惠待遇,持有者基本可以享受本地正式户口的权益,并且过一段时期可以转为正式户口。最早的蓝印户口大约出现在1992年,最初以中小城市居多。1994年之后,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也开始办理蓝印户口。不过,这种特殊户籍在2000年之后已经逐步被很多地方叫停,目前四个直辖市里也只有天津还保留了蓝印户口落户政策。那么,这些购房者为什么会冲着一本蓝印户口,甘愿掏钱在天津投资买房呢?

  “买房子肯定是为了孩子,不为了孩子的话不会跑这么远。”

  在天津和平区的那处楼盘采访时,记者遇到了刚刚在这里办完购房手续的徐清南,徐清南老家在浙江,来天津已经做了六年生意,他告诉记者,原来根本没有考虑过户口问题,但是随着自己的孩子读到了高中,即将面临高考,这才最终促使他下了决心。

  “就是说在这里的话差得太大,比如说在那里考了前十,可能不一定上,在这里考了,肯定可以上好的学校,差太大,差别很大,这肯定是有点轻松。”

  而对于来自河南林州的王迷金来说,户口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业,王迷金今年四十岁,在天津打了二十年工,他的女儿王茹小学毕业后来到天津,在一所初中借读,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异,还曾经被评为市级的优秀学生,然而去年夏天,王茹却突然提出要退学。

  “就是那时候,分班的时候,8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它(学校)是说年级前70名都可以分成两个班,差不多一个班35个人,我那时候考的是年级27名,进去实验班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就因为户口没进去,感觉到就是周围同学就是说学习跟我差不多,甚至有比我差的都进去好班了,那时候感觉心里特不是滋味。”

【编辑:魏恒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