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搞“购房退税” 财政补贴惹争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义乌搞“购房退税” 财政补贴惹争议
2009年04月02日 10:1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变相“购房退税”

  近日,浙江省义乌市出台实施购买商品房可申领财政专项补贴等政策措施来刺激楼市回暖。

  据悉,从2009年3月24日起至12月31日,在义乌市区域内,购买普通商品房及进行普通二手房买卖的个人,如果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的,可申请享受财政专项补贴。购买普通商品房的个人,补贴金额为实际缴纳契税税款的80%。普通二手房的个人购买者,补贴金额为实际缴纳契税税款的80%。对二手房的出售人,在营业税方面的补贴金额为实际缴纳营业税税款的80%,个人所得税方面的补贴金额为实际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的32%。

  3月31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致电义乌市财政地税局,就该补贴办法出台的背景和原因等问题联系采访事宜,然而对方对此不愿多做回答。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不久前重庆市出台购房退个税的政策在全国引起了很大争议,加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今年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今年地方政府不许再越权出台税收、财政等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因此义乌市此举涉嫌越权救市。

  数位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认为,虽然义乌市把此举称为“财政补贴购房者”,但实质上就是变相的“购房退税”政策。

  支持意见

  “实际上等于是购房退税,只不过形式换了一下而已。”3月31日,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义乌市的这种做法也是刺激房地产消费的一种措施,从普遍意义上讲,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能够得到实惠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房款总价较高、税费总额较多的购房者来说,获得的实惠比较多。

  陈国强认为义乌市此举对于刺激市场、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回升会有作用。

  不过,陈国强也认为,对于义乌市此举如何界定,应该看他们此举是否属于建设部长所指“禁止地方政府越权出台税收、财政等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如果地方政府此举不属于越权,而是属于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事情,做法本身也没有影响到国家税收,那么这种地方性的救市措施也无可厚非。

  对于义乌市政府此举,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表现出支持态度。“对于义乌的这种做法,我是非常支持的。”同日,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之所以支持地方政府这种做法,有四点原因:

  一、当前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整个世界的经济也不景气,在这个大背景下,政府应该做好各种扶持经济发展的工作,在公共政策上也应当引导鼓励消费,而人们消费中最大的一项就是住房消费,虽然有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但是和住房消费相比,作用不是很大。

  目前,我们依然没有走出住房消费的阶段,大多数人还是需要买房或者换房、投资房产,无论消费还是个人投资,房地产都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另外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公共政策不顾及到房地产业也是不行的。

  二、义乌是一个出口型、外向型经济的城市,外贸占比较大,在当前面临的困难也非常大。

  今年的一二月份,中国的出口是负增长,作为外向型经济的城市,义乌是金融泡沫的重灾区,经济困难的程度是超出我们想象的;现在金融海啸已经是第二波,国际经济形势比过去一段时间更差,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在变慢,比预想的要差。

  义乌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外贸经济已经很差,经济要想发展必须转向内需,怎么办呢?肯定是要转向住房消费。从这点看,义乌市出台的这项政策,跟当地的市场环境也是有关系的。

  三、作为政府,出台的政策最好能够四两拨千斤。现在政府手里没钱了,甚至到了发债才能度日的地步,然而政府发债得到的钱是要小心使用的,最好的财政支出办法不是死投、硬投、乱投,而是要四两拨千斤,即用最少的政府投资来撬动最多的民间投资、市场投资,而现在义乌采取的做法无疑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表面看政府吃了亏,其实是政府占了便宜,因为政府少量的补贴撬动了更多的民间资金。

  跟家电下乡一样,政府退税作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一种方法,对于国家经济稳定、民生是有利的,而且这种方法强过用财政去投资项目。

  四、义乌补贴购房者是有时间限制的。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用补贴的方法鼓励消费者去买房;如果经济形势好转,这个政策或许就没有了。这将让一直在犹豫是否买房的消费者果断出手。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