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迫使一部分公司重新审定住房预算,出台政策鼓励员工租赁承担得起的房源,并允许他们向个人租赁房源。
汤姆是一家世界跨国500强公司在中国的高级技术人员。来中国五年,一直住在公司为他高价租赁的一套高档公寓内。但最近他要搬到附近另一套档次略低的公寓。原因有二:一是公司下调了租房预算,他的房屋租金标准由10000元/月下调至8000元/月;另一方面,公司首次允许他自己从市场上租赁价格低于租赁标准的房子,其中的差价,可以与公司分享。
因此,他自行租赁了一套月租金5000元的公寓。与原先的住房相比,现在这套公寓的居住舒适度并不差,他还赚到了2000元的租房差价 (另外1000元的差价归公司所有),因为金融危机而缩水的荷包终于有了“外补”的机会。
外企“差价”收缩住房预算
汤姆的故事,正在国内很多外资跨国公司“上演”。
近期,第一太平戴维斯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四地不同行业的400多家跨国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调查了这些公司对外籍员工住房预算态度,并于昨日发布报告称,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迫使一部分公司重新审定住房预算,出台政策鼓励员工租赁承担得起的房源,并允许他们向个人租赁房源。
根据调查,北京有56%的公司正在考虑降低住房预算,而在上海、南中国区(广州和深圳)也分别有22%和31%的公司考虑降低住房预算。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也开始放松了住房政策,允许员工自行找寻低价房租住,其中的差价,由公司和个人分享。在北京、上海、广深分别有55%、45%和40%的公司采用这种方案。
由于个人出租房屋的租金价格,要比机构或开发商出租的房屋价格低10%~30%。很多外企的外籍员工因此选择向个人租赁房屋。此前,由于税收及财务等方面的考虑,很多外企反对员工向个人租房。但第一太平戴维斯的最新调查却表明,随着各家公司出台各种“省钱”政策,上述限制大部分已经被取消。在上海,93%的公司同意员工向个人租赁公寓,而在北京、广州和深圳,这一数字也都接近80%。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