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茅于轼的一句提议,再次掀起关于廉租房的讨论,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全民讨论,有赞同,有驳斥,一时间把矛头指向眼下火药味正浓的住房问题。
有人说,茅于轼已经老了,老得让人失望;张五常说,经济是老人的学问。记者更愿意相信后者。在日前由金诚财富主办的2009投资理财春季峰会上,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娓娓道来他的论点和忧思,声音低沉却很有力。
“拒厕论”可避免资源错配
记者:茅教授,最近很多人都在谈谈您的观点:廉租房不设私人厕所,不少人表示不理解,能否谈谈您的出发点?
茅于轼:每一个经济学家都有一定的立场,他不是代表某个人,而是全社会,立足于全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适用。回到我的那个论点上:廉租房不设有私人厕所,应该只建公厕,这么做的立场是为了物尽其用,为广大困难群体好。为什么呢?因为廉租房的本意是纳税人出钱帮最困难群体解决安身之所,尤其是广大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就是几十个人挤在一小间里的人。
当然,厕所只是一个指标,我的出发点是廉租房要低标准,如果有其他别的标准,也不妨借鉴。理由并不是政府没有能力为穷人建卫生间,而是考虑到当前中国的经济状况和进城贫困人群数量之多,社会保障“广覆盖、低成本”是应有之义;最困难群体更需要廉租房,等到这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后,再来提高建筑标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至于怕政府建了有卫生间的廉租房富人就会想办法占便宜,这种权利寻租现象也有可能出现。比如国外就有这种现象,一些生活条件转好的人不愿意从廉租房搬走,因为条件不错,而有需要的人就住不进来。因此不设私人厕所,也是为了从源头上避免资源的错误分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