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第2周(3月9日至15日)沪商品住宅成交量创下了近70周新高,一夜之间又回到了2007年10月的市场高峰水平。不过,在此背景下,一些开发商再度使用“少量多批”的方式推盘,故意制造紧张气氛,为其进一步涨价奠定基础。
分析师薛建雄预计,未来三个月沪楼市会迎来一轮成交高峰,但随后的需求可能重新疲软。除了个别前期超跌热销的楼盘会存在上调价格的可能外,多数楼盘仍将以平价或降价为主。
据了解,2007年本市曾出台规定,要求开发商每批次预售面积不得少于3万平方米,以限制其“多次开盘、反复提价”,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然而,根据CRIC系统的最新数据,上周全市推出商品住宅房源的18个楼盘中,只有2家开发商的推盘量在3万平方米以上,其余的16批房源大多只推30-160套。
因而产生了这样一个结果:上周全市有18个楼盘推出了23.55万平方米商品住宅房源,却比此前一周16批房源的26.1万平方米少供应了9.8%。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开发商将政府出台的“每批次预售面积不得少于3万平方米”的规定抛诸脑后,再度使用“少量多批”的推盘模式,源于多方面原因。楼市突然向好,开发商心态转弱为强,是一大原因。近期部分楼盘甚至一周内就卖出100多套房源,这使许多开发商不再急于卖房子。
同时,部分开发商也想用“少量多批”推出房源的方式,人为制造供不应求的紧张气氛,目的是促使购房者加快下单,房子卖得火了,还有助于其进一步涨价。去年以来开发商放慢了建设、销售进度,现在楼市突然“好”起来,导致其供应跟不上,也是客观原因。
分析师薛健雄认为,开发商采用“少量多批”的方式一点点推盘,有可能重新炒高楼价。房地产部门有关人士透露,2007年出台的“每批次预售面积不得少于3万平方米”政策并未取消,他们将加强监控市场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