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官员:建议利用政策时机处理好购房问题(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建设部官员:建议利用政策时机处理好购房问题(2)
2009年03月05日 08:24 来源:CCTV《大家看法》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部长支招儿:利用政策时机 处理住房问题

  针对各种各样的市场评论,齐骥副部长在《大家看法》的演播室表示,“我们不论是自住还是改善型的自住,定了一些在税收制度上的调整,在金融贷款优惠方面的调整”。对于有购房愿望的消费者,齐骥副部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觉得,作为我们消费者来讲,应该完全考虑自己的需求去做决定。那么既然政策出了不少,促进消费的这么一个趋向,我倒觉得,如果纯粹是刚性需求的家庭,应该能够利用这么有限的政策时机,去处理好自己的购房问题。”

  齐骥副部长在《我建议》中透露,今后一段时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主要工作将是全面抓好国务院131号文件中提到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同时还将组织一些工作组到各地进行检查,“除此之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不打算再出台任何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在《大家看法》演播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就商品房的构成做了详细的解析。他介绍,目前,我国的商品住房的成本构成有六项:“一是土地成本,包括拆迁的一些费用。第二是建造成本,包括建安费和环境工程的投资。第三项成本是法定的税费。第四项是开发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就是开发企业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来取得开发的资金。第五项是开发企业的营销成本,第六项是开发企业的利润。

  齐骥副部长希望消费者明明白白地去买房子,他认为“了解房价的构成,才能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去买房,使我们更多的消费者更多的市民会自己来判断当前房地产市场是什么样一个情况。”

  观点对决二:政府是否应该救市?

  2008年,全国一线城市的商品房开始大幅缩水,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的房价都有较大幅度的下调。但是购房者还是看的多买的少,为了应对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楼市低迷,使很多地方出台了各种政策刺激楼市消费。各地救市措施出台之后,有反对的有支持的,政府到底该不该救市的争论,到现在仍然在继续。

  支持者:房价连续下跌会导致房地产行业链条垮掉

  针对争论,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认为政府应该出面救市。董藩老师在《大家看法》演播室提出,房地产这种商品非常特殊,日常消费品,瓜果梨桃、服装这些东西价格下跌的时候,大家虽然很高兴,但是并不会多买,价格上涨的时候,大家不高兴,但是也不会少买。所以它的交易量,价格的变化对交易量的影响是很有限的,但是房地产它是一个资产性的这种产品,如果它价格下跌的话,就会带来需求的大量沉淀。当这些需求一沉淀的时候,会导致需求进一步萎缩。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整个市场供需彻底断开,断开的结果是什么,在房地产没垮掉的时候建筑行业全垮掉,建筑行业没垮掉的时候,所有的建材行业全部垮掉。今天市场已经遇到了这种麻烦,实际上就是这种规律在验证它。

  反对者:救市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

  “不用来救市的,因为市场还在调整。所谓的不用救市呢,就我来讲两个含义,一个是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你发展商是不是还是原来的思维,你如果思维还没调整,价格在升位,你谈政府救市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对市场健康发展没有好处。第二个含义来讲,如果真的像美国市场出了些问题,更多考虑的应该是消费者方面,怎么来进行采取一些措施,而不是说首先要救你发展商。”王石在《大家看法》演播室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因为牛市价格很明显是偏高的,如果这时候价格不肯调整,指望政府来救市,这个是非常非常不是实际的,和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相违背的。”王石认为,现在的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到很糟糕的程度,还远不像美国那样一降再降。“发展商一方面价格还在那儿坚挺着,你说让政府去救市,这不是很滑稽吗?”

  《中华工商时报》评论部主任陈雪根在《我建议》节目中,坚定的站在了王石一方:“在房地产市场好的时候,开发商说你政府不要调控,你政府不要干预市场,让市场自己来调整。可是等到房地产市场自我调整不行的时候,政府 ‘救市’,你又说政府要来救我,所以这是个很矛盾的现象。对你有利的时候,你要政府,对你不利的时候,你不要政府。实际上这就不是一种市场化的逻辑。”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