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的“拿地年”
本次调查对象为在京从事房地开发的主流企业,包括本土企业以及岭南、浙江、重庆等外埠企业。从中可以看出,这些主流开发商对北京充满热爱,他们以主人翁的心态觉得,北京不仅因为奥运大大提升了知名度,还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北京正在蜕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都市,房价要进一步体现出北京的价值。
因此开发商们认为 “外地人”买房,这一“刚性需求”趋势将长期持续。他们对自己的行业充满信心,对自己在北京开发的产品也爱意有加,在调查回复中不惜笔墨描绘这些产品的美妙。
此次调查显示,虽然今年银根紧缩,但主流开发商们没有谁肯承认自己资金紧张,在他们隐讳的表述中,自己俨然是各大商业银行的宠儿,或者得到下浮贷款利率,或者是资信优良客户。他们还各显神通拓展融资渠道,如谋求上市、回归A股、成立基金、增发、发债等,似乎资本市场通通玩得转。
但他们到底缺不缺钱?或许可以在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的踌躇满志中一窥端倪:大多企业疯狂拿地,导致资金短缺,而今年SOHO坐拥近150亿现金,将是我的“拿地年”。
住宅呈现“贫富”分化
在连续多年的宏观调控和住房保障政策回归的背景下,绝大多数主流开发商们很自觉把自己拉到商品房市场中,也很有社会责任感地表示会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在他们眼中,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人群会分为两类:一类住在他们开发的高端房里,显而易见这些房子只有有钱人才能买得起,并且有着坚硬的需求;一类住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里。如果从北京的地域上来划分,则基本上是前者住二、三环内,后者住四环到六环内。
另外,在基本完成了对北京这座城市的“瓜分”之后,主流开发商们将目光投到了环渤海尤其是天津,而北京则顺理成章成为其北方区域的大本营,外拓的脚步在北京高房价的支持下坚定而有力。
所以,在北京收获了这么多的主流开发商,对北京充满感激和喜爱之情,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听到恳切的心声:北京,我们怎么可能不爱你!(张学冬 张晓玲 杨娟娟 谷欣 张家齐 吴海花 李宛霖)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