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是否到了拐点?价格泡沫到底如何?房价和地价究竟谁抬高了谁?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三大追问,素有“专家委员”之称的全国政协委员、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一一把脉。
怎样看拐点
对于近来争论得很热烈的房地产“拐点”论,宋林飞有自己的看法:“有人以为,房地产拐点论不过是地产大腕们一种营销技巧和广告宣传手段而已。这样看问题有失偏颇。”
宋林飞分析说,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供应都处于上升时期,相应土地价格与房价也出现了较快的上涨。去年达到了高峰,今年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促使房价出现拐点。今年如果趋于平稳、出现增长型波动的拐点,就能与老百姓的期待一致。
“价格周期性波动,走出低谷会形成上行拐点,告别高峰会形成下行拐点。出现拐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起大落。”宋林飞认为,从全国房地产市场来说,应让这个拐点表现为房价涨幅缩小,形成增长波动。同时,使少数往年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出现一定的负增长,形成绝对波动。
房地产市场是否存泡沫
宋林飞认为,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没有出现严重的泡沫,但有些大城市正在滋生比较严重的泡沫。他呼吁加大力度挤压房地产市场泡沫。
他认为,衡量一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是否合理,首先看当地经济发展,如果经济发展不足以支撑地价、楼价的上涨,就是出现了价格泡沫。
宋林飞说,衡量一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是否合理,要看当地居民的房价收入比。国际上流行的合理标准是3∶6;发达国家城镇居民的实际房价收入比是1.8∶5.5;世界银行认为,发展中国家应为4∶6。目前,我国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都超过了世界银行的警戒线,由于城市居民曾经享受过福利分房,一段时期内超过警戒线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但有些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越过12,使一些市民陷入“买房难”的困境之中。从这种意义上讲,我国许多大城市的房地产的价格泡沫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挤压!”宋林飞呼吁。他说,政府如果对于过快上升的房价放任不管,就是政府职能缺位,就是不负责任。
地价和房价,到底谁抬高了谁
2007年,全国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增幅达到13%左右,创5年来新高。地价与房价,究竟是谁抬高了谁?
宋林飞说,开发商总是将房价上涨归咎于地价上涨,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总要证明地价并没有抬高房价。其实,土地价格上涨会导致商品房开发成本上升,从而推动房价上涨。应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优化土地供应方式与价格形成机制,有效遏制地方政府追求土地收入最大化的自发倾向。
宋林飞说,200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商购置的土地面积大幅增加,而土地开发面积增幅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一些开发商有意推迟土地开发,试图从土地增值中获益。一些开发商联手捂盘逼房价上涨,房子越盖越多,价格越涨越高,不是一般的供求不平衡,已经涉及房地产商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能否迅速转变这种局面,这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
宋林飞呼吁,在收紧“地根”的宏观调控中,满足商品住房对土地的需求,有利于稳定房价。有些城市的商品住房土地供应量减少,供不应求拉高了单位面积房价。应适当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供应量,收回过期的土地重新开发,以缓解商品住房的供求矛盾。(记者 沈峥嵘)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