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拐点已经明确
2007年8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4号文件),该文件被认为是对1992年以来全国“房改”的总结,是住房新模式的转折点。
易宪容认为,24号文说明政策拐点已出现。如果没有1998年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如果没有200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18号文件),也就不会出现房地产市场如此快速的发展。
2003年的18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北京市主管建委、规划的副市长陈刚对媒体说,政府提出建立最低收入、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等三级化的保障措施,为的是底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所以我深信拐点会到来。
在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看来,这种转型将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大概三年后会变的非常清楚。就像新加坡80%的人住在政府的公共租屋一样,那时30%的市场会有涨有落,70%的保障性住房会一直保持稳定。
如果这个基调是对未来市场的布局,那么影响眼下市场格局的依然是从紧的货币政策。2007年12月11日,央行和银监会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应以家庭为单位执行第二套房贷政策,并且暂停“转按揭”“加按揭”等业务,紧接着央行开始2007年度内的第六次加息,六次利率上调后,5年以上的房贷利率由2007年初的6.84%增加至7.83%,第二套住房贷款的利率为8.61%。
按揭贷款政策的收紧,对房地产业的打击将是灾难性的。尤其是在产品销售上,90%以上的销售是靠银行按揭贷款实现,这除了说明中国目前购房者购房实力不强,严重透支购买力外,银行还在挟持着这个行业。
建设部住宅及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是一句空话,2008年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紧银根减少流动性仍将延续或得到加强,中小房企将面临一个很大的生存问题。
从紧的货币政策“卡”住了房地产市场的“咽喉”,房地产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销售收入、银行贷款、资本市场,现在后两条已经被彻底堵死了。
记者从建设部提供的资料看到,目前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超过4万家。王石分析眼下的形式说,小企业在未来会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就像美国的地产开发企业,分工非常精细,各自的专业优势很明显,除了做全国市场和全部产品类型的,还有大量区域性的,以及做独栋住宅、公寓住宅、一级开发等等细分市场的企业。相信细分市场的嬗变不会太好过。
土地市场拐点已现
在房价疯涨的日子里,土地是上市公司的最好题材,公司大量拿地、囤地,是公司业绩的代名词和摇钱树,房地产上市公司根本没必要考虑开发房屋的利润。据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撰写的《中国房地产土地囤积及资金沉淀评估报告》估测,到2007年底,房地产开发商囤地约10亿平方米,这些土地量足够开发商进行4年的开发。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