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我早就不干了,真的!”王彬不紧不慢地回答,语气里透着坚定。
“现在投资房产的利润空间已越来越小了,所以,我洗手不干了。”王彬向记者坦露心声。他分析,任何市场都是供求关系确定的,而市场总是有起有落,以他的判断,这拨房地产的热度也该降了,因为投机的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了。
眼前的这个王彬,在温州可是小有名气的:几年前,当过温州上海炒房团的“带头大哥”,也组织过楼盘到温州销售,自己在上海还投资了不少的房产。
没想到曾经在温州和上海间来去风光的“带头大哥”却已经不再继续这样的经历与故事了。
第一拨热潮——
炒房可赚到上百万,承担风险最多的还是银行
王彬最初在上海投资买房完全是为了孩子。“温州与上海的经济关联度很大。相对于上海,温州还是个小地方,许多家长都希望子女以及自身在上海找到新的发展。”王彬说。
像王彬一样,许多的温州人正是这样走进上海楼市的:为了子女以及自身的发展。先买个小的房子,获得一本蓝印户口,这样在上海就基本立足了。“谁知买了之后,却突然发现,这里面有很大的利润空间。2002年以前,上海的房价不过3000多元一平方米,这个价格比当年温州的房价低了近一半。上海毕竟是个国际大都市,这样一来,与其投资在温州还不如投资在上海啊。”
王彬说,2002年初,温州人开始进沪买房,形成了第一拨热潮,并相互联手炒作。比如甲和乙两人同时炒房,分别购买一套100万的房子。按照规定,两人分别需首付30万,贷款70万。办好按揭或拿到现房后,找一家熟识的中介分别以150万的价格将房子转手给对方。此时,甲和乙分别需为新买的房子向对方首付30%即45万,贷款七成即105万。由于甲、乙两人对敲炒房,所以彼此的首付都不用交,剩余的105万元贷款通过银行贷款变现,即可获利5万元。循环多次,或者同时炒多套房子便可赚到上百万的钱。“这里面承担风险最多的还是银行,但却让许多人有了效仿的冲动。”
更大的甜头——
申博成功,房子升值80%以上,出现大规模炒房团
更大的转折是在2002年中旬。这时,为了申博,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温州人从中再次嗅出了市场机会。
“温州人的这点本领不得不佩服,反应就是比其他人快。于是,开始成批地进上海买房。”这个时候,王彬开始带亲戚朋友到上海购房,一买就是几套。“一套70万元的房子,首付30%,贷款70%,负担并不重:买了之后,留下一套自住,然后就出租,光是租金已差不多可以还贷。”2002年12月,上海申博成功,房价紧接着直线拉升,2003年初,上海房价已涨到5000多元一平方米,温州人买的房子升值80%以上,这让温州人尝到了更大的甜头。
“如果房子能出手,不是可以获利80%吗?于是,温州人把房子尽快出手,一级级提高价格,获利颇丰:不仅可以把银行的贷款还了,每套还能获得20万—30万元不等的利润。而买的人也是用银行贷款,负担也不重,所以越来越多温州人进上海购房。”
“你们所说的炒房团,最大规模出现在2003年,太太购房团就出现在这个时候。我当时就想:与其让太太们跑到上海来,不如我组织楼盘到温州去卖啊!”说到这一段,王彬有些兴奋。第一次,他组织了42个楼盘去温州,第二次组织了15个楼盘,都卖得非常好。
遭遇大转折——
房产也有下跌的时候,盈利空间几乎没了
温州炒房团的转折性变化就在2005年5月,“国八条”房产调控之后。
王彬以自己投资的多个房产分析,这以后,炒房收益基本没有了。炒房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快,否则,资金就周转不过来。他说,他在上海投的房产有的收益不错,有的也不行。重要的原因就是房产新政推出后,上海的楼市随之调整。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前3个月,上海市中心的房价一下涨了六七千元每平方米,可是,新政之后,房价开始下挫,这让王彬第一次感到:原来房产也有下跌的时候。
一方面房价跌了,另一方面,房产成本却在增加,除了5.5%的交易税,还有营业税,首付在提高,贷款额度又在减少。2005年初,王彬在市中心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每平方米1.7万元,以他的分析,如果按当时的涨势,一年不到出手,获利将十分可观,可是,房产新政一出,盈利空间几乎没了。果然,2006年初他以每平方米2万元卖掉,但扣除所有的税收、利息,这套房子虽然涨了不少,却几乎没有赚到钱。
“买房从长远来说还是划算的,但是,对于短线炒房而言现在的市场却不适合了。随着房产市场的越来越规范和理性,这种空间就更小了。投资要讲究时间成本,如果多少年后才获利,这个投资就没有价值了。”王彬的“感悟”代表了一批炒房者的心态。(谢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