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迁楼内何处堆柴草?
村民对回迁楼的感情是复杂的,有人担心房屋墙体太薄。
在张玉良的设想中,卖别墅的钱,一部分用来兴建回迁房;另一部分,则用于别墅的物业管理费,来维持回迁房的维护费用。搬回回迁房居住的村民们,将不用交纳物业管理费和冬季的暖气费用。
“我计划要建300栋别墅。到时候全村村民就都可以住上新房子了。”张玉良说。
在别墅销售了两年之后,2005年“龙抬头”那天,李各庄村开始修建供村民入住的回迁房。
目前,回迁房已经建好了4栋。每栋6层,每层4个单元,共有196套。
“按照拆迁时间,每户根据人口的多少,都要分个两三套。”村民唐东坡拿着拆迁协议给记者看。他家搬到回迁楼后,将拥有3套,约300平米的住房。
当时的拆迁合同上讲,18个月内,所有拆迁户将住上回迁房。但记者看到,目前的四栋回迁楼仍然被杂草和废墟包围着。
记者在李各庄采访的时候,那些住在养牛场和蔬菜大棚里的已经居住了2年多的村民中,流传着8月份便可搬回的传言。但目前已建好的房屋,最多能回迁100户。
村民们对于回迁楼的感情是复杂的。年过半百的张文斌已经在低矮潮湿的石头房中住了20多年,他设想中的回迁楼,会带给他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而更多的人则对回迁楼是不是适合农民表示担心。
“以后,杂物,柴草都没地方堆了。”田凤春说。
唐东坡则在关心着房屋的质量。拆迁前,他家就在距离回迁房工地30多米处。当时,他天天拿着望远镜往工地上张望:“墙太薄了,二四的空心墙,放一个屁四邻都能听到。”“村民们也可以来购买别墅,每栋50万元,我们并不是全部卖给外面,我自己就会买一栋。”张玉良说。
前村支书反对建房
前村支书张玉奎一直对建小产权房出售不解:“把地都占了修房子,以后村民靠什么吃饭?”
对于张玉良的梦想,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55岁的田凤春是其中的一个不合作者。她目前所居住着的,是一栋修建于1997年的两层小楼。
这栋簇新的小楼挡住了别墅区的扩展。今年5月,她接到拆迁通知,要求配合村里拆旧建新工程。
让田凤春想不通的是,她现在的房子和村里新建的别墅并无区别?为什么要拆呢?同时村里要她搬进6层楼高的新居,“我们这个年纪,不是腰疼就是腿疼,我干吗放着自己的新房子不住,去爬楼啊?”田立新拒绝拆迁的理由,是因为觉得村里给自己的每平米600元的补偿款太低:“回迁楼最低的价格也是800元/平米,我根本买不起。”因为怕村里的拆迁队趁自己不在家偷偷拆房,他让自己年近7旬的母亲坚守在屋子里。自己则和妻子在1公里外的养牛场照看奶牛。
张玉奎是一名最坚定的不合作者。他对村里建房对外销售感到不解。这个57岁的老农曾就这个问题和张玉良沟通过。“把地都占了修房子,以后村民靠什么吃饭?”张玉奎的担心是后代:以前有地,粮食可成为农民的基本保障,不管旱涝,总有口饭吃,靠打工挣点闲钱可以。但现在地都被收了,完全靠打工养活全家,靠不住。
但张玉良认为,这种观念已经过时:“种地赚不了钱。”所以,即使村西一块大约10亩的土地已经荒了四五年,他也不允许附近的村民去耕种。
别墅利润是个秘密
张玉良说:“好像是2000万、也好像是3000万。”卖别墅到底赚了多少钱,是该村的一个秘密。
李各庄村副支书张玉军、支部委员田保春均告诉记者,卖房子的价格、收益,都是张玉良一个人说了算。他们并不知道卖别墅赚了多少钱。
而张玉良告诉记者,卖别墅到底获得了多少钱,他也不是很清楚,“好像是2000万、也好像是3000万。”而记者从几个别墅购买者那里打听到的情况是:别墅的售价,2003年约为30万,2004年约40万,2005年为50万,而去年年底,则一下子涨到100多万。
这意味着,仅去年建好的28栋,销售所得,便不低于2500万。
“卖别墅的所有收入,都拿来,兴建村民的回迁房了。”张玉良说,“卖了这么多别墅,村里现在没有什么钱。现在,湖北省建设工程公司还欠着呢。”一个事实是,6月23日,李各庄村举行了换届选举。张玉良再次高票当选。
“周围的村子都有贿选,而我就没有,”张玉良说,村里现在的回迁房和小别墅都建到了这一步,如果他不干,就乱了套。
尽管田立新、唐东坡等人对张玉良不满,但是,他们还是投了张玉良的票。
“村里现在走到这一步,其他任何人都没法弄,只有张玉良能让他维持下去。”唐东坡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
别墅让谁获益?
李各庄村卖房给村民带来的好处是,回迁房的物业费和取暖费都不用交,老人还有补助。
别墅的兴建,立竿见影地改变了村委会的经济状况。
小别墅兴建的当年,村委会的主要干部就拥有了4辆小轿车。张玉良本人所驾驶的,是用公款所购买的一辆帕萨特。
不过在村民看来,别墅对他们生活的改变却是很微小的。
田立新2003年买奶牛的时候,从银行贷了20万元。4年过去了,每年的收入只能勉强把利息还清。
“村里在奶牛场养活了一大堆的闲人,一个人每天扫二三十米的路面,每月就要拿500块钱的工资。”田立新认为村里安插在奶牛场的“就业机会”,挤压了养牛户的利润空间。
而谈到村里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自己生活的改变,田立新说:“能赚一些,但是,远比不上我原来开出租车的收入高。”那时在外跑个体,妻子在家种地。他一年能有个3万多块钱的收入。
而村里另外一支柱产业———蔬菜大棚的种植户也开始怀念当年手头有地的日子。
“现在种地都不用交农业税、提留款了,但是我们种地,却还要每年给村里交350多元钱,算一下,并不比当年的农业税少。”唐东坡说。
他给记者列了一个2001年把土地征收以后,村民得与失的清单:村民失去的是:责任田;宅基地;住房。
村民们得到的好处是:一,每年每人300斤面粉;二,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100元补助;三,人均约50平米的回迁房。
尽管如此,李各庄还是招来了邻村村民的艳羡。
季庄的柳春富说:“村里自己建房子卖肯定比让开发商来建房买好得多,听说李各庄村回迁房的物业管理费和取暖费都不用交,并且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能拿到100块钱的生活补助,而我们村只有50块钱。”
小产权房被叫停之后
李各庄村因违规建小产权房被处罚250万元。
尽管日前对于小产权房的讨论沸沸扬扬,但是,张玉良并不担心别墅将来的命运。
“我们是实施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才这么做。村里没有钱,所以只能采取这种滚雪球式的发展。”张玉良说。
他认为,去年12月,密云县已经把李各庄村纳入了密云县城区建设规划,所以,迟早能办下来产权证。
“去年10月17日,密云县国土资源局已经罚了李各庄村250万元。当时罚款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办土地转国有手续,就建房对外销售。”张玉良说,但是罚款之后,也没有办这个手续。
关于李各庄村建别墅的旗号到底是什么,记者从张玉良和密云县密云镇镇长曹洪胜那里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
尽管张玉良声称自己推行的是“新农村建设”,但曹洪胜认为,李各庄村并不属于“新农村建设”的范畴:“该村的拆迁、建房,并不属于‘新农村建设’,而属于旧村改造。”“实施‘新农村建设’上级政府有专门的资金支持,而旧村改造,则要靠村里自己想办法。李各庄村、包括他邻近的大王庄、季庄都属于这种情况。”曹洪胜说。
曹镇长对李各庄的做法表示了赞许:“靠村里自己的力量完成旧村改造,避免了出现城中村现象。”目前,原定于8月2日开庭审理的田立新状告张玉良案,因故推迟。但张玉良对记者说,“他是不会因为一两个钉子户而影响到村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杨继斌)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