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买房是否划算,一般参考以下两点:
一、存款利息有多高;
二、同类房子的租金有多高。
如果存款利息很低,房屋租金很高,买房当然划算;如果存款利息很高,房屋租金很低,买房就不如租房了。
比方说,您花100万买套房子,存款年利是3%,租同样一套房子每年要花5万元,您买房就是一理性行为,因为把那100万存进银行,远没有买房取租更来钱。如果存款年利是5%,而同类房子一年的租金只有3万元,花钱买房就不如存款取利了。存上100万,光年利就有5万元,您靠利息完全可以租一套更好的房子,还可以永远住下去,不用担心什么70年产权。
还可以简化一下判断过程,拿年租金除以购房款,得到的数据叫“租售比”,再拿租售比和利率比较:租售比小于利率,买房就不如租房;租售比大于利率,租房就不如买房;如果租售比等于利率,租房和买房就都是理性选择。
目前五年期以上整存整取的利率是5.22%,扣除利息税之后,还剩将近5%。今天购房者仍在暴涨的楼市中乱冲乱撞,说明租售比一直雄踞在5%以上才对。但事实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现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中心城区的租售比已经下降到3%到4.44%之间,远低于5%的合理水平了。考虑到绝大多数购房者都是通过按揭的方式买房,即使当地租售比超过5%,买房也未必划算,因为对贷款买房的朋友来说,租售比应该超过贷款利率而不是存款利率。
但也不能武断地下结论,说入市买房的朋友都吃了疯药。先贤讲过,人除了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换成大白话,就是说人除了爱钱,还爱面子。比如我本人,早就明白怎么算租售比,也信死了中国楼市泡沫必破,但我宁可抛弃稳定的存款年利和自由的租房生活,跑去让人按在地上,每月揭一层皮,也得换一“有产者”的称号,不然心里发虚:别人都有房,偏你没房,算怎么回事儿?
突然想起成化八年(1472)的吴江来了,那年吴江出赁系官房舍(即国有房产)16035间,收租7352两,平均每间租金不到半两银子,如果买断的话,每间售价则在8两左右,租售比约为6%,而民间放贷至少能取9分利(也就是年利率9%),可见租售比小于利率,买房不如租房。可是当时买房的人前赴后继,租房的人寥寥无几,到弘治元年(1488),一万多间系官房舍差不多卖完了。
宋朝有位叶梦得先生,置房买地从来不瞧租售比,“勿计厚值”,“能买则买之”。这种变态心理不只他有,我也有。从两宋到现在,我们这些华夏子孙统统都有,这就叫有中国特色的置业主义。(李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