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指出,目前购房者的负担在日趋加重。特别从2004年以来,房价与家庭收入之比在增加,中等收入者目前的还贷已经占到家庭收入的50%,“这是一个警戒线,如果进一步加息,买不起房的人会更加买不起。”(《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3月22日)
央行3月18日的加息,影响当然不止于金融领域,对国际、社会、民生亦辐射甚广,这毫无疑问。对于那些在所得税与房贷“双重压迫”之下的“房奴”们而言,这次“幅度尚小”的加息,会不会成为直接导致“骆驼被压垮的最后那根稻草”,各路专家们俨然在试图给出一个答案。
但同样不必置疑的是,央行此番小幅加息,是针对“宏观经济失衡、信贷过快增长的局面迟迟没有大的转变”而出台的相当谨慎的调控措施,房市调控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既然日益突出的“居民少存款、多贷款”现象被央行看在眼里,那么,其势必就会做出“存贷款利率偏低”这样一种基本判断,加息显然就是必然的。何况,若想抑制投资反弹、控制信贷增幅、阻止储蓄增速继续大幅下滑,舍却加息,哪里还会有更好的办法?
如此想来,央行断不会因为“将会加重已购房者的负担”就不去加息,至于是否会“进一步加息”,其必定会视上述调控目标的实现程度而定。这个意义上,无论专家们提出的“警戒线”之说有多么耸人听闻,恐怕也不至于对央行将要实施什么政策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大抵是做了无用功的。况且,“买不起房的人会越来越买不起”,怎么可能是加息所致?
道理原本再浅显不过。“越来越买不起房”的根源,始终还是在于房价上涨永不止步,而加息前与加息后,买不起房的都是买不起,结果并无任何不同。至于已经买房者供得起与否,想来亦不会因此而受到太大影响,因为央行的此次加息对于已购房者是从2008年的1月1日开始。也就是说,从现在到今年年底,已买房者不会因此次加息而有异于往常的感觉——以前供得起,现在自然还能供得起。从这个角度看,专家们对加息的反应未免太过超前且过激。
但这并不是说,专家们所提出的“中等收入者买房负担进入警戒线”就毫无意义。它其实是再一次指明了进一步加强房市调控、敦促房价尽快回归理性的重要性与紧迫感:房价的居高不下,不仅让低收入者望房兴叹、一肚子怨言,甚至业已让已购房的中等收入者在深切感觉到“财富被剥夺”的同时,还痛苦地发现,自己正无奈地滑向困顿的边缘。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我们认可——投机炒作行为的广泛存在始终是房市所有“病症”的核心或关键,那么,调高房贷利率(加息)以及开征一些与房产有关的税种,未尝不是一剂良药。但诚如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所言,“中国需要全面厘清住房改革的思路”。这其实也就提示出,对房市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寄望于“一招制敌”是不现实的,惟有“多管齐下”、“多招并用”才是正途。当然,这需要政府拿出足够的诚意与力度。(姜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