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清代李渔的短篇集《觉世名言》,有一篇题为《三与楼》,讲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置办房产的例子。不妨说来大家看看。
故事说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某地有个姓唐的,我们暂且叫他小唐,家里经济状况在当地数一数二。小唐看上了邻居正在建设中的房产,就跟他的父亲老唐说。老唐心里也是痒痒的,因为那邻居虽然家境不比自己殷实,但是盖的楼却很精致。邻居是一个很讲究的人,所以细节之处也追求尽善尽美。但是老唐自有主意,他对儿子说:“别急,这一座连楼带园的地产,可得盖段时间呢,等到完工了,也就是变卖的日子,我们等着吧!”
小唐不解,问:“他又不是房地产商人,盖房子是为卖,他不过是在自己家地皮上翻盖,也是为了自己住着舒坦,怎么可能盖好卖掉呢?”老唐冷笑一声,说:“这里面的门道你怎么看得出来,他家的财力有限,却偏偏要大户型,还讲究配套设施豪华齐全,什么喷泉、绿地、荷池、曲径,华而不实却浪费资金。少不得到时候没有钱了,就要考虑把房子卖掉。”
哪知道又等了一段时间,仍然没有完工,施工更加精巧。小唐心里着急,对父亲说:“看来人家真的有钱,越造越漂亮,准备打造成这儿顶级的宅子,恐怕真到完工,人家就不舍得卖了。”老唐捋捋胡须,胸有成竹地说:“迟一日,稳一日,又且便宜一日。房子迟迟不完工,是他不断修改图纸,为的是造得更加受用、舒适,权当是替我们考虑,多好的事啊!之所以看上去还有钱,那是因为他借着款,还拖欠着建筑方的工资,等到人家都来要钱的时候,逼得紧了,他肯定要考虑出让的。到那时候,恐怕价格上咱们还可以更主动些!”
果然到了最后,那邻居还不上钱了,建筑单位又催要工钱,拆东墙补西墙也应付不过来,以至于眼看就要落成的庄园因为资金短缺无法完工,债主又都来堵门。于是邻居就找中介卖,可附近住户除了唐家再没人有购买能力。其他有购买能力的都住得远,嫌交通不方便。中介就找到唐家,说到价位,小唐正沾沾自喜的时候,老唐却说:“我们家居住面积足够,无心购置。”中介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几次三番下来,老唐叹口气说:“那就先看看楼盘再说吧!”邻居陪在身边,详细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从主体建设到局部装修,从配套设施到升值潜力,讲得口吐莲花。老唐转完了,百般挑剔,本来别致精巧,他说不够大气;窗户玲珑剔透,他说防盗效果差;客厅敞亮,他说泄了地气;花园漂亮,他说还得请人来照顾花木,又要花钱。一通褒贬之后,只给了价格的五分之一。那邻居剜心割肉一般,无奈债主所逼,又寻不到好的买家,只得贱价处理给老唐。即便如此,老唐还摇头说:“我本是不买,但看你被债主追得实在可怜,看在多年邻居的面上,只当做一件好事吧!”
从明朝的这宗房产置办买卖中,我看到了一点:一定要量力而行。不是说不能贷款,而是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还贷能力。而且要综合考虑,当下经济状况、固定收入情况、日常开支等等都要通盘考虑。看人家美国次贷危机,多少人半辈子的身家成了负数?且不可图一时的舒坦,背一世的重负。(李红涛)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