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买到一套合适的二手房,宋先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看了80多套房子,甚至为了看房,专门买了一辆车。宋先生所做的这些努力,仅仅是想让自己一家能成为北京近郊的一员,尽管拥有近80万元的家底,他已没法杀进城来。
宋先生不是北京市户口,因此,没有资格购买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商品房是他购置房产的唯一出路。目前城区房屋均价已过万元,宋先生无法承受这样的价格。包括本文中所提到的其他购房者,都因为是外地户口而与保障性质的房子无缘,同时他们也无法承受市区的高房价。
实际上,即使具有北京市户口,也往往难以受到政策的庇护而流入商品房市场中。北京市公共保障住房体系目前能够覆盖到的中低收入、低收入和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不到总户数的10%。截至2007年2月底,北京市能享受到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的家庭为21.6万户,而北京市共有约530万户家庭,依然有大量的人群处于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的夹层中。这类 “夹心层”人群不得不强闯商品房市场而退往城市边缘。
宋先生的买房历程始于2006年5月。他当时有两个打算,一是给儿子几年后结婚用,二是自己和老伴最好能和儿子住在一起,所以一开始他瞄准的都是三居室的房子。宋先生积蓄有近80万元,因为儿子收入并不高,他打算凑全款买房。但是当时城里三居室的房子已不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交通较为便利的通州。
“他2006年5、6月份的时候开始看房,到2007年5月,已经看了60多套房子了,2006年年底为了看房,买了一辆车。”小赵是通州一家房屋中介的员工,宋先生的买房业务,主要是和他联系。
根据小赵的介绍,因为买房会花掉所有积蓄,宋先生挑选房屋非常谨慎。 “因为是买了自己住,也不是有钱人。只要有点毛病他就不买了。”小赵说,来通州这边买二手房的,绝大部分都是这类的自住客,对资金尤其谨慎也是这类购房者的普遍特征。宋先生不喜欢塔楼,只想买板楼。而且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套房子,各方面都很满意,只是这套房子是独立供暖,取暖费比集中供暖的房子要高一些。因为这一点,宋先生最后还是放弃了。
到2007年10月份,宋先生又看了20多套房。 “本来他要买三居已经很费劲,这个时候房价涨了很多,他更买不起,后来就只看两居的房子了。”小赵说。一直到2007年10月小赵离开了通州的那家房屋中介,赵先生还没有买到房子。
在以前,二手房往往代表着较好的地段和中心的位置,现在则不同,许多人只有在近郊才能寻觅到自己能承受的二手房。据北京中原三级市场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1-11月,北京近郊 (通州、房山、大兴、昌平、门头沟)二手房成交量为24560套,同比2006年增长幅度高达72.7%。以通州为例,新华大街沿线、地铁八通线沿线的二手房市场就很活跃。 “来这边租房的人也特别多。”小赵说。八通线沿线的众多新兴楼盘,因为这条地铁线而备受追捧。现在几年过去了,这些楼盘的二手房市场开始出现,那些资金实力有限的购房者,开始来到这里寻找自己的家园。八通线也因此变得日益拥挤,根据地铁站的工作人员介绍,从2007年10月份开始,在早晨7点到8点的上班高峰时期,八通线开始前所未有地实施进站限流。 “现在坐地铁上班也会迟到了,经常要排队等好久才能进地铁站。”一位上班族说。
在一家媒体单位工作的小杨,2007年7月在通州九棵树地铁附近买了一套二手房,2005年的一居室,总价40多万元。“城里的二手房根本就买不起了,就算买得到也只能是60、70年代的老房子。”杨说。他有一个同事宣武区买了一套二手房,是2000年的房子,总价90多万元,面积和他购买的房子基本相当,每平米的价格却要多一万元。
哪怕是郊区的二手房,也难以轻易买到。小杨说,2007年7月下旬,他当时看中了通州蓝调沙龙一套二手房,精装一居室,50平米外送一个20平米的花园,总价40多万元。 “当时没有来得及订,结果当天晚上就卖出去了。好房子太多人买了。”
后来小杨终于买到了现在的房子,当时价格是6800元/平方米。 “7月份买的时候价格基本上是这样,8月价格就有大涨,现在已经到了1万多。如果错过了那段时间,现在肯定买不起了。”
“因为上班不用朝九晚五,时间比较自由,所以住得远一点也没有太大关系。”小杨说。现在在北京近郊买房的人不少都是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的。去年5月,小杨还和单位几个80后的同事一起去看过位于燕郊的上上城的房子,当时吸引他们的是上上城小户型、低总价的广告。 “看了以后觉得距离太远,质量也不是很满意。”这样小杨从远郊回到了近郊。而另外一个媒体行业的工作者包先生则将自己变成了燕郊居民。包先生来北京4年,一直都居住在市中心。2006年底,他购买了燕郊项目星河皓月的房子。“小时候最拥挤的时候,我的房间基本上只能放床、写字台,都是贴着墙放的。特别拥挤的环境很容易心烦,所以我一直都想买一套面积稍大的房子。我不想买二手房,能承受得起的房子只能到燕郊去找了。”包先生说。一开始他也看过城里的房子,当时他看过的印象比较深的是奥运村那边的一个小户型的房子,精装修,50平方米,当时总价50多万元。各方面都比较满意,价格也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但他实在不愿意忍受过小的面积,毅然排除了在城区买房的可能性。在燕郊,在总价相当的情况下,他如愿购得一套120多平米的三居室。月收入约5000元的他每月要还房贷2000多元,即使是在燕郊买房,对于他来说也相当吃力。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燕郊居民,回家以后手机享受河北漫游的价格,尽管如此,相比在城里的蜗居,包先生依然更为满意现在的选择。
随着最近几年北京市四环、五环外的新兴楼盘慢慢成熟,二手房的购买市场还会逐渐外移。中原地产华北区总经理李文杰说。
目前北京城区遍地开花的几家大型房屋中介,在近郊和远郊区还难觅他们的门店,这种情况也许在不久以后就会改变。怀揣着脆弱金钱的夹心层们,在城区房价上不着天、保障政策下不着地的位置上,只能一路离城而去。(胡芳洁)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