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后,北京楼市成交持续上升,并在4月份首周达到顶峰,成交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创下了自2008年以来的单周成交面积最大值。与此同时,楼市涨价之风也开始由点及面,愈演愈烈。但接下来的两周,成交面积持续下滑,虽然幅度不大,但足以警示市场,市场很脆弱,涨价需谨慎。
成交连续两周下滑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4月份的第一周(3.30-4.05),北京市场商品住宅(期房加现房)共成交4528套,成交面积为521764平方米,环比上周大增38.28%。该数字创下了自2008年以来的单周成交面积最大值。但从第二周开始,成交趋势开始调转。
4月份第二周(4.6—4.12),商品住宅(期房加现房)成交4641套,成交面积为510658平方米,环比上周下跌2.13%。第三周(4.13—4.19),商品住宅(期房加现房)成交4430套,成交面积为498202平方米,环比上周下跌2.44%。第三周的成交数据尚包括151套、12825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和438套、37200平方米的限价商品住宅成交,而此前连续四周,政策房的周成交套数都在两位数左右。因此,如果去掉政策房的成交,第三周的成交跌幅远不止2.44%。
“从4月最近两周的成交量表现来看,楼市成交小‘阳春’阶段基本将过,目前的成交量从全国主要城市来看已经明显回落,平均交易量水平回落超过30%”,中原地产华北区董事总经理李文杰认为,“种种迹象表明,2009年春季的楼市高潮将过去”。
超过70个项目涨价
从供应量看,受前期利好刺激,从3月份开始,开发商们推盘意愿较强,4月份的市场供应量明显增加,本月预计入市楼盘近40个,其中,新盘超过了10个。
在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成交出现下滑,说明购房者中,观望的意愿又开始抬头。业内人士认为,正是自3月份以来逐渐弥漫的涨价之风,再度引发了购房者的观望。
李文杰对此直言不讳:“楼市之所以出现回调迹象主要是一些开发商认为楼市转暖就开始提高价格,价格差已经对买家形成新的观望影响”。
据了解,涨价之风已经从3月初的“点”开始扩散到“面”,越来越多的项目加入到涨价的行列中去。
首城国际,春节前的价格为13000元/平方米,3月初公布的新一期预售价为13500元/平方米,4月初的开盘价就已经跃至14500元/平方米。
远洋沁山水去年12月二期开盘时还是11800元/平方米,3月份公布的三期预售价为13500元/平方米,4月初开盘价格跃至14000元/平方米。
茂华·璟都会2月份推出的璟公院名仕系列均价仅为11500元/平方米,此前更是推出过10800元/平方米的超低价,4月初主力销售户型邸公馆系列的均价就飙升到15000元/平方米,最高价更是高达18000元/平方米。
据了解,自3月份以来,全市提价销售的项目已超过70个,提价幅度从数百元/平方米到两三千元/平方米不等。虽然提价现象主要集中在前期降价项目中,但是,提价的范围正在呈扩散蔓延的趋势。4月21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本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其中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上涨0.2%。
涨价引发观望
虽然涨价项目中不乏销售火爆的,但房价再度抬头的趋势对购房者已经产生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继续观望。
李文杰认为,不少开发商及小业主面对当前的“阳春”市况表现得过度乐观,纷纷加速上调出售价格,而从近期的成交量来看,客户并不买账,因此未来二季度的市场成交量见顶回落已成定局。
有分析人士称,目前的涨价仅仅是降价的项目把价格调到了正常水平。但是,反对意见认为,此说法完全忽略了去年楼市成交惨淡的原因正是房价过高远远超过了市场承受能力,如果目前的房价都“回调”到“正常的价格水平”,楼市将重返去年的萧条。
中国房地产经纪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将此现象称为“好了伤疤忘了痛”,而且还是“刚刚愈合的伤疤”。他认为目前楼市并不具备普涨的条件,虽然的确有个别项目出现涨价热销的现象,但绝对不能推及全市,“经济形势和楼市的形势还没有彻底好转,开发商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
北京市统计局发言人于秀琴认为,目前北京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商品房库存面积很大,这说明商品住宅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此时开发商不理智提高房价,对市场很不利。
业内人士认为,开发商普涨,并不能说明开发企业真的看好楼市前景,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开发商选择涨价只是为了趁楼市目前的景气尽可能多的收回资金。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面反映房地产形势的国房景气指数,已持续下跌15个月,2月低至94.86,早已步入不景气区间。
李文杰提醒市场,2009年仍旧需要消化大量积压的库存,因此未来将不断有新的降价项目推出,对于小业主及开发商来讲,应该抓住当下,尽快推货,实现销量,而不是快速调价。(鲁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