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经济适用房建设销售所面临的混沌局面,因立法机构和媒体的持续关注能否因此变得明朗起来,这似乎还是一个未知数。
10月30日,贵阳市人大针对近年来该市经适房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要求有关部门给出解决方案。
该市房管局在会议现场表态:将建立政府统管的经适房销售管理模式,从购买、建设、售价三方面改进、规范经适房管理制度,并尽快成立住房保障中心,专项负责经适房和廉租住房的日常工作。
房源增多仍难满足
业界认为,这一举动表明作为保障性住房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的政府,正在谋求更为合理的制度设计,并进一步强化官方在住房产品提供上的话语权。
贵阳市自1994年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来,以每年15万-25万平方米的规模,先后开发了栖霞、东山等安居小区。1998年后,又集中建设了玉田、大理、扶风等经适房小区。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竣工经适房面积上10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5.88亿元,解决了近4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统计材料还显示,今年上半年贵阳房屋供给结构趋于优化,其中经适房竣工面积增长38.5%,远远快于房屋建设的平均增速。官方认为,有关部门先后从土地、开发商贷款、个人购房贷款利率等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然而对开发商来说,受土地获取难、成本加大等影响,对于房价多数持等待观望态度。加之因经适房的销售基本由开发商垄断,普通市民想买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房子依然困难。
三大对策尚存缺憾
针对购买准入门槛低缺乏有力监督的问题,政府新规似乎正在细化上做努力———启动全市联网审查制度,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和收入情况进行普查,为其建立信息档案,拟增加购买者房屋权属、交易和房改房办证等信息系统数据与经适房建设用地、建设标准等信息对接,以合理确定供应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
不过,有市民却担忧:信息采集渠道是否正规、过程是否客观公正,会影响到产生的标准是否合理。据贵阳市房管局房产处处长吴素芳介绍,该处自2004年11月开始对经适房购买对象实行七天网上公示,市民可对不符合条件者进行举报。但事实上,大多市民对此并不感冒。“我只关心自己能不能买到房子,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关注其他人的事情。”已两次填写经适房申购材料的令女士对记者说。
令女士认为,自己买房难与经适房购买对象家庭年收入在7万元以下的“贵阳标准”有关,这使得符合条件者甚众而导致经适房供需严重失衡。在业内人士看来,贵阳标准未多方考虑不同人数、不同年龄结构家庭的收入、支出情况及当前的消费水平和经适房价格水平,7万元门槛定得过低,“不够合理”。
针对经适房售价混乱局面,新规拟在监管上下力,建立事前严控、跟踪监管、事后严查的价格监管机制。同时,针对套型面积及结构严重“超标”现象,官方再次强调经适房建筑面积必须严控在60平方米左右。
然而如何严控,新规并未作出具体描述,缺少细化措施。记者采访发现,在贵阳市已建或在建的经适房楼盘中,仍鲜见60平方米上下的户型。来自市人大的调查也证实,符合规定的经适房套型面积及比例仅占3%。面对这一事实,遗憾的是至今未见有任何开发商遭到多次强调“将加大监管力度”的主管部门的责罚。(田锦凡 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