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寸金的香港,100平米以上住宅就可以被称为豪宅,而这部分房屋仅占市场总量不到10%。住宅90%以上为中小户型,这得益于香港政府施行的“居者有其屋”制度。据了解,香港小户型的形成与设计几乎是围绕着公屋展开的,近年来,一些商品住宅也开始大量建小户型,比如和记黄埔、香港南丰集团等都开发了一定量的小户型。这是因为香港住宅单价高,90平米以上的住宅,一般需五六百万元,一般人很难承受,所以60平米左右的房子在香港较常见,可谓紧凑型户型的典范。
住宅九成以上为中小户型
9月30日晚11时许,香港尖沙咀街头依然人流如织,“这么晚了香港人也喜欢出来活动,因为家里空间太小了,待着不舒服,”香港科技大学的钱小姐开玩笑说。不过,她这么说有一定道理。据资料显示,香港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7.1平方米,是全球人均住房面积最小的城市。香港的住宅建设除了往高层发展以外,居住面积仍以小户型为主。
据总部在香港的中原地产提供的资料显示,香港6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占整个房产市场的72%以上。按照香港私人住宅详细分类准则,4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叫做A户型,约占市场总套数的10%;B户型40-69.9平方米之间,C户型是70-99.9平方米,香港人称之为“中大户型”。开发公司推出的户型以B、C两类为主,约占80%;A、B、C户型占整个房产市场的90%以上。而D、E户型是100平方米到159.9平方米,100平方米以上才叫大户型或者豪宅,大户型、豪宅的生产套数在香港大概占到10%以下。
另据中原地产华北区域总经理李文杰介绍,一般而言,香港的小户型两居室平均每户面积约60平方米,一些40平方米的户型为了迁就居住人口的需要也是设计成两居室,一些65平方米则可设计成三居室。香港南丰集团在香港荃湾开发的立坊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万多平米,其楼高46层,可以共提供440个单位住宅,据香港南丰中国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麦耀祖介绍说,该项目种类以开放式、一居及两居为主。
一半以上香港人居住在公屋
“中小户型在香港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在于香港寸土寸金,地价和房价一向高企。”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中心综合事业部主任赵旭认为。在香港,一套70平方米的户型总价达到300万港元以上,令大多数香港人因为房价太高而不得不选择户型小、总价低的房子。而为了满足“核心阶层”的消费需求,大部分开发商也就只有选择开发中小户型。
据香港业内人士介绍,香港小户型主要集中在华富村这样的公屋里,公屋是香港的大众住宅形式,目前约有300多万人居住在公屋之中,占香港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香港小户型住宅的形成与规划设计也几乎是围绕着公屋建设展开的。
“模块”主导户型
另据香港房屋署相关人士介绍,自政府1973年设立了统一的房屋委员会后,公屋的规划设计也趋向统一。随着居住标准的提高,香港公屋先后出现了和谐式、康和式以及新十字形公屋。它们均以“模块”作为住宅空间的基本单位,通过模块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系列化、多样化的套型,在建造中可以大量使用预制构件。
具体来讲,和谐式公屋拥有四种基本模块,包括一个核模块和三个附加模块,核模块是一个一居室套型,包括厨房、卫生间、阳台,以及一个可以多种分隔、做多种用途的开敞空间(可以作为卧室、起居室、餐厅等)。
三个附加模块是中间卧室模块、尽端卧室模块和45度模块,这四种模块可以组合成6种从一居室到三居室的单元套型,以及两种一人居住套型。
一居室的使用面积是40平方米,组合后的两居室、三居室单元面积也仅达70平方米和85平方米左右;康和式公屋在面积标准上有所提高,只有两居室套型(使用面积46平方米)和三居室套型(使用面积60平方米),所有的三居室套型都设附属主卧室的卫生间;新十字形公屋则在套型布局上,空间动、静分区,更加注重功能合理配置。(张晓玲 张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