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外商直接投资情况,显示房地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为6.1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1.1%。不过,市场人士认为,房地产业的“吸外”比重仍在上海各产业中处于高位,政府部门对于外资投资房地产的控制与规范依旧不会放松。
外商投资力度不减
上海市统计局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业所在的第三产业“吸外”能力依然最强,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704个,同比增长13%;虽然吸收合同外资金额18.61亿美元,由去年同期的增长33.2%转变为下降13.4%,但合同金额占全市的比重仍达58.6%。
而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的“吸外”比重也较大,虽然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6.12亿美元,同比下降31.1%,但比重仍占第三产业外资合同金额的32.9%;实到金额3.25亿美元,同比下降0.9%,比重占25.2%。
另外,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实到项目来看,房地产业的规模也居于领先。规模居前三位的是金光纸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23亿美元)、上海耀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924万美元)、上海泽鹏置业有限公司(4014.1万美元)。
“限外”政策不能放松
“从投资金额下降来看,房地产市场所执行的‘限外’政策产生了一些作用。”中房上海指数办公室的分析师认为,上海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2005年、2006年两轮调控后,打压炒房和“限外”政策发挥影响,投机者已基本离场。但是,对于直接买房以外的其他投资模式,市场人士认为仍不能放松限制。
如这个“五一”节前,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发布了上海今年1号土地出让公告,其中有关境外投资者参与购买经营性土地的限制有所放开,如出让保证金除了可以用人民币支付之外,还可以用美元、港元、日元以及欧元等四种非人民币币种支付,同时没有要求境外购买人必须拥有内地注册公司。
“基于国家制订的‘限外’政策,去年上海对国有土地公开出让均提出了参加竞买的境外投资者必须持有一年期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的要求,这使得外资直接买地的门槛大幅提高,而现在明显放宽限制,加上可以直接通过境外汇款的方式给付出让保证金,可能使得外资竞买土地的热情回升。”市场人士有此担心。(李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