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寒冬”正在改变房地产行业的生态结构。一些“抗寒”能力弱的中小房地产企业纷纷“关门歇业”进行“冬眠”。同样,一些地产巨头也开始改弦易辙,进行产品和产业多元化以分散行业风险。
“现在很多中小房地产企业已经处于关门状态,这种'休眠’态势在所难免,但关掉多少家无法统计。”一位业界权威人士讳莫如深地表示。
近日,《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并公开征求上海市市民意见。在前天开幕的上海市十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韩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009年上海将开工建设4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下称“经适房”)。这些信息触动了地产商敏感的神经。
“大型房地产企业已流露出对开发经适房的浓厚兴趣。”上海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相对普通住宅两位数的利润率,只有3%投资回报率的经适房无疑缺乏吸引力,但是严酷的市场形势使得房地产企业选择机会缩小。
“避免资金链断裂是房地产企业的底线,而开发经适房可以确保资金链安全。”长沙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为了度过这个百年一遇的“寒冬”,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产品多元化同时,也加大了产业多元的规划,试图分散行业过于集中的风险。
能源和生物医药似乎被各大地产商所青睐。三湘集团移师株洲从事抗癌药物研发,复星集团早已进军医药,中融集团在加拿大大手笔投资油田。而上海建桥集团在开发房地产的同时,也在进军石油贸易。
张玉良告诉记者,目前绿地集团正在长江流域投资5亿多元建造27万吨的油库码头,并在江苏连云港建立大型物流基地。此前,绿地集团已经投资20亿元并购煤矿贸易公司,并在山西临汾和陕西分别取得了30万吨和120万吨煤矿的探矿权。
“绿地集团也要调整结构,避免过大冲击。”张玉良表示。(作者: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