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土地储备过多沉淀了大量资金,在“囤地大限”的逼迫下,业内指出,开发商正遭遇多年未见的融资困局。
业内曾戏称,资金和土地是水和面的关系,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政协委员、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日前的“两会”上表示,2007年的宏观调控,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房地产市场。2007年6月以前,“存银子不如存地”,因为地价上涨太快,大家都在疯狂囤地。但现在是“存地不如存银子”,土地储备过多沉淀了大量资金,这已变成地产企业最大的风险,持有资金反而安全。
1月7日,《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明确土地闲置满两年,无偿收回;土地闲置满一年,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业内指出,由于“囤地大限”的设定,开发商必须确保有足够资金按期启动旗下地块的开发。万科、招商地产、碧桂园等土地储备规模达千万平方米的地产商,去年曾坐享地价上涨带来的巨大收益,但这次调控阻塞了一些惯常的融资路径,现在却面临地产融资路处处受限。2006年6月,171号文规定外资欲投资房地产,必须设立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美元的公司。两个月后,银监会再发54号文,堵死了外资以股权回购形式,借债给地产公司的途径;银行信贷也在紧缩。去年9月,银监会发359号文,禁止对查实具有囤地、囤房行为的房企发放贷款;去年地产公司掀起上市潮,股市融资后,大量投入购地中,成为炒高地价的一个诱因。去年10月份,上市及再融资被证监会基本叫停。业内表示:“对于很多开发商来说,目前遭遇的融资困难是多年未见的窘境。虽然不一定是拐点,但也是一次震荡。”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所长助理杨红旭进一步指出,今年对中国房地产企业来说,是大浪淘沙的一年,难免持续“皮疼肉痛”。项目收购、企业并购不啻为行业内的一道风景线。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目前地价已占到房地产项目成本的50%—60%,建设成本实际只占30%左右。因此,大开发商只要不再买地,现金流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张之花)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