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地,让河南建业与广州碧桂园、深圳万科等站在了一起。12月4日,国内首份“囤地报告”—— 《中国房地产土地囤积及资金沉淀评估报告》(简称《报告》)在杭州发布,河南建业名列全国十大“囤地大户”。
《报告》主要撰写人、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地价不是决定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但大面积囤地会间接促使房价上涨,而且造成商品房日益严重的供求失衡,“这才是地价严重扭曲房价的关键推手”。
【建业】全国十大“囤地大户”之一
在这份近15000字的《报告》中,所提到的企业名字并不多,但是河南建业(建业住宅<中国>有限公司)却赫然名列其中,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囤地。《报告》显示,到今年底,全国房地产开发商囤地约10亿平方米。其中,深圳万科、广州碧桂园、河南建业等全国10大开发商是“囤地大户”,“10大开发商囤地总面积约1亿平方米”。
钟伟表示:“开发商目前的囤地规模约可支持静态开发4年或动态开发3年,也就是囤积了一个完整开发周期的土地。”
昨日,记者就此事联系河南建业一位负责人,他对此表示不知情。而河南建业董事长胡葆森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根据河南建业网站介绍,2002年,河南建业省域化战略启动,目前在省内16个中心城市有项目。
河南建业究竟囤地多少?《报告》没有明确指出,但是根据《华夏时报》11月9日的报道,“2007年,建业在河南省拥有建筑面积超过450万平方米的现有土地储备和210万平方米的潜在土地储备”,而且迫切希望在香港上市的河南建业,仍在加大土地储备量。
早在2006年5月20日,胡葆森在“2006创业中国高峰论坛”上就明确表示:“足够的土地储备能力是房企持续盈利的前提。”
2006年4月,胡葆森宣布建业酝酿在香港上市,“衡量一个房地产企业的前景,主要就是看土地储备和盈利情况。在上市前,考察企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看其土地储备够不够三年开发,如果不够,就会认为该企业的未来是不确定的”。河南建业囤地的决心可见一斑。
【郑州】开发商囤地上万亩
《报告》研究了过去五年的房地产市场囤地情况,认为东部仍然是囤地最多的地方,占“半壁江山”。
至于河南的情况,《报告》指出,2002年到2006年,河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囤地规模分别为:334万平方米、528万平方米、928万平方米、1043万平方米和-232万平方米,总计2601万平方米。
而郑州是河南房地产的主要市场。据了解,2006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581.95亿元,其中郑州达到229.89亿元,占全省的近40%。郑州的土地招拍挂面积从2005年的1682亩下降到去年的598亩,供应量日益萎缩。于是,不少人惊呼土地紧缺。
但不少业内人士不以为然,其中一位就笑言:“你查一查从1992年以来,这些年出让的土地有多少,实际开发的土地又有多少,就不难理解到底是否缺地。”他透露,目前,郑州民间存量土地有近14000亩。
而今年3月份,曾经有一个房地产企划公司耗时两个月,对郑州的民间存量土地进行调查,也得到了近似的结论。
【房价】地价不是决定因素
伴随着“郑州土地供应紧缺”的是,房价像火箭一样在蹿升。今年10月份,郑州商品住宅均价已经达到了3945元/平方米,逼近4000元关口。
人们纷纷开始寻找房价上涨的理由。突然发现,这两年的地价也在飞涨,郑州最早的“地王”不过137万元/亩,今年的新“地王”已经达到了450万元/亩,而且最近的土地拍卖,动辄三四百万元一亩。于是,大家顺理成章地认为,地价成为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
但钟伟认为,地价上涨并不是房价上涨的决定因素,“仅能解释全部房价上涨的30%,或者说,如果房价上涨8%,那么仅有2.5个百分点可以直接归因为前期地价的上涨,因为地价仅占房子成本的25%~30%”。
【囤地】地价扭曲房价的关键推手
虽然地价对房价的影响不起决定作用,但囤地会微妙地改变房价。
昨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囤地可能要被征收土地闲置费,而且如果两年内不开发,很可能要被政府收回。这会大大增加开发商的成本。《报告》也认为,土地囤积规模越大,越容易造成开发商资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的急剧恶化。《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囤地所沉淀的资金大约有2.4万亿元,接近目前商品房的年销售额。而开发商的自筹资金中,有65%~75%沉淀在土地上。
钟伟认为,囤地不仅不能形成有效的商品供给,其沉重的财务成本侵蚀了开发商的大部分利润,开发商为了保证利润会抬高房价,而大开发商往往对整个市场的房价有更强烈的推动作用,“这才是地价扭曲房价的关键推手”。“囤地是一场巨大的赌博。如果囤地现象不被改变,可能进一步助推房价大幅度上涨。”钟伟说。(王世峰 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