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6日)于此间发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房地产企业具有很强的地域特性。优势房地产企业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尤其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都市圈最为明显。
这份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等单位合作完成、针对我国房地产企业竞争力情况和房地产发展状况开展的专项研究结果显示,除了三大都市圈外,沿海地带以及成渝城市带也是最具竞争力房地产企业富集的区域。目前,许多具有国资背景的房地产企业还未上市,若将上述因素考虑在内,则房地产企业的地域分布趋势将更为明显。
究其原因,研究人员认为,上述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一直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上述三个都市圈是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圈内基础设施条件好、区位条件优越,为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人口流动呈现出向东迁移趋势,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的净流入远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使得上述都市圈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我国其他地区。这种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三大都市圈房地产企业的飞速发展。
历时5个月调查研究形成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通过研究和分析,在被列入研究对象的企业中产生了一批“最具竞争力的房地产企业”和“最具竞争力规模的全国性房地产战略发展企业”。从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房地产企业分布格局看,报告认为,优势房地产企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营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杨建龙在会上表示,随着国家土地与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的不断调整,房地产企业不断进行融资渠道创新,资本规模急剧扩张,土地购置面积也越来越大。在许多二三线城市,越来越多的当地房地产企业难以拿到土地,规模较大的跨区房地产企业往往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报告由此认为,地块的规模化开发与企业经营的规模化扩张趋势将愈演愈烈。
报告还认为,股权分置将会对原有的房地产企业所有制格局带来冲击。按所有制划分,我国房地产企业可以分为民营和国资背景企业。长期以来,在境内A股上市的大都是具有国资背景的国有制房地产企业,而民营房地产企业纷纷到境外上市融资。2006年秋季以来,国务院和证券业监督机构意识到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长期保持,为了规避对冲基金和国际金融投机行为对我国国民经济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至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和2006年下半年开始的放宽境内A股对房地产企业的限制,使得国有非流通股同其他投资一样,成为“同股同价同权益”的权益投资资金。
报告认为,随着北京、上海等地国资委继续调整旗下企业的股本结构,将房地产业务集中到一两家开发企业中并谋求整体上市。预计国有房地产企业将持续扩大规模,与民营房地产企业一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李慧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