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叫停房产中介佣金 银行返点不增购房者成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银行叫停房产中介佣金 银行返点不增购房者成本
2009年12月31日 15:58 来源:北方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9家共同签署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自律公约

  银行明年叫停房产中介佣金

  昨天,天津市银行业协会与在本市经营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29家银行共同签署并发布了《天津市银行业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自律公约》,承诺不再向房地产中介机构等支付佣金,并坚持100%“面谈”、“面签”制度。《公约》自2010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

  全体签约银行及其从业人员承诺:不以任何形式向房地产中介机构、房地产销售机构、个人住房贷款服务机构以及相关从业个人支付佣金以获取业务来源;不以任何方式规避《公约》为支付佣金提供资金或做出支付佣金相关的财务安排;对违反公约支付佣金的机构和从业人员及时做出严肃处理。

  公约所称支付佣金,是指签约银行及其从业人员以支付现金、提供实物或提供劳务等方式作为对价获取房地产中介机构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现金、转账或购物卡(券)、储值卡(券)等形式向房地产中介机构或个人支付佣金的行为;以营销费、服务费、咨询费或场地使用费等名义向房地产中介机构或个人支付费用的行为;以低于成本价格向房地产中介机构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施、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劳务等行为;向房地产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利益关联方、近亲属提供佣金的行为。

  此外,为防止“假按揭”、“假首付”,签约银行同时承诺,在办理住房按揭贷款业务过程中,坚持独立审慎经营,加强合规管理,做好尽职调查,要与借款人面谈贷款申请,面签贷款合同。

  据了解,《公约》实施以后,违反《公约》的合作协议和合作合同即使已经生效,也将被终止。有关部门将在明年一季度对《公约》的执行情况在本市银行业进行抽查。对于违反《公约》的行为,银行业协会将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同业谴责至取消会员资格等处分,并提请银行监管部门给予查处,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

  自今年下半年以来,为有效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稳定房价,中央调控政策密集出台,银监会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目前,上海、北京、广东、山东等地也都有类似本市《公约》的措施出台。有本市银行人士表示,所有开办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银行一同行动,《公约》将得到较好的执行。

  银行返点不增加购房者成本

  天津中介行业半数人不知有此收入

  银行业同声喊出终止对中介企业及个人的贷款返点,矛头直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额贷款返点现象。而在天津,这一公约在中介行业中的影响却大打折扣,但业内人士也坦言,下一步也该对中介行业进行相应自律。

  银行业告别不正当竞争

  “目前天津市场的二手房贷款返点大约为贷款金额的1%左右。多数中介公司都会涉及这项费用,但从业人员中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项收入的存在。”天津我爱我家地产经纪公司企划经理陈萌表示,银行之间通过返点佣金吸引中介公司的贷款业务,而取消了佣金后,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将转入纯粹的贷款速度、服务品质等专业水平方面,对于规范地产金融市场是个很好的推动。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业的“攻守同盟”到底能否坚持到底还需要拭目以待。

  天津市场影响不大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贷款返点已经成为地产中介行业汹涌的潜规则,其在不少从业人员的收入中也占到相当可观的比例。但在天津这一现象是两三年前才刚刚出现,且目前的规模也并不大。”本市龙盛地产总经理王颖认为,此次银行系统公约的杀伤力在天津市场影响不会太大。本市中原地产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本市中介行业中有一半的从业人员对于银行能够对贷款业务进行返点的事情并不知情,也就更谈不上拿到返点佣金了。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坦言,不论银行是否对中介机构和个人给予返点佣金,对于房屋交易的买卖双方来说,都不会有任何影响。“买卖双方只需要对中介公司支付各自1%的中介费,贷款业务也是一次性向中介公司缴纳600元左右的服务费。贷款利率、优惠幅度、契税等费用都不可能有任何商量余地,因此银行支付的返点佣金只是银行与中介机构和经纪人之间的交易而已。”该业内人士认为,这个公约只是规范了银行的操作制度,并节省了部分开支,对个人购房者不会产生直接影响。

  中介行业需要自律

  不过,取消了银行返点佣金,会不会造成经纪人通过其他途径从买卖双方身上“抠”出其他费用来弥补自己的收入损失呢?这是眼下银行公约给市场带来的最大恐慌。业内人士坦言,这种现象不能排除,因此也需要行业协会和有关管理部门及时对中介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自律,避免不规范的交易现象发生。(每日新报记者安元)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