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当去"蜗牛化" 百姓住房才能告别蜗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保障房建设当去"蜗牛化" 百姓住房才能告别蜗居
2010年03月08日 07:41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改过去投入资金的表述方法,首次公布了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套数——300万。此举可以使约1000万困难群众告别“蜗居”。

  “听得见、看不见”——这是我国实施保障性住房制度以来,百姓对保障房的真实感受。其中的原因,有住房困难的群众数量大,保障房在短时间内显得“僧多粥少”,但更大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蜗牛化”,进展缓慢。去年3季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发现,全国当年任务完成率仅为23.6%。目前在全国城镇的低保家庭中,各级政府已通过各种方式缓解住房困难的仅占7%左右;在全国已开展廉租住房的城市,其覆盖面仅在1%左右。

  这项惠民工程,尽管中央百姓两头“热”,但部分地方政府积极性却差强人意。众所周知,保障性住房无利可图,一些地方政府又是土地财政,不情愿将寸土寸金的用地指标拿出来建保障性住房,往往将保障房建在远离城区、交通不便、生活设施配套差的远郊区,老百姓不买账。甚至有些企业获得具有保障房性质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指标后,通过公关“变身”商品房高价卖给百姓,带来的是一连串的腐败问题。

  住房问题被中国老百姓视为“最大民生”之一,单靠在市场购买商品房一条路解决百姓住房,已被实践证明行不通。在高房价的今天,如何既解决安居,又拉动经济,确实是一道难解的政治经济应用题,各级政府应放弃逐利的思维,并拿出革故鼎新的智慧。

  与10年前相比,许多地方的财政都有了近10倍的增长,完全有实力考虑让住房回归“民生性”。例如,可以由政府成立公共住房开发公司,统一建设分配保障房,针对没有经济实力购买住房的群众,大力建设租金相对便宜、交通方便、设施完善的公租房。

  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传递出这样的讯号:大规模推进保障房建设大势所趋。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而言,保障房建设当去“蜗牛化”,更多困难群众住房才能告别“蜗居”。

  记者朱薇、谭浩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