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不是生活的装饰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就在《蜗居》这部电视剧风靡大江南北,房子、房价话题愈发引人瞩目的当口,政府也打起了“买房子”的主意。
前不久,河北省石家庄市宣布,将由政府出资,面向社会公开征购417套二手房做为廉租房房源。具体规定是:该市市民拥有的30-50平方米小户型住房如需转让,除了作为二手房出售给个人外,还可以卖给政府。
此则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各方人士纷纷叫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政府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廉租房房源,值得赞扬。更有专家表示,这一创意颇新,对全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也会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直至报名截止时,市民主动参加报名的房源还不足60套,仅占拟购总量的14%。从最初的“锣鼓喧天”到最终的尴尬收场,此次政府采购廉租房遇冷,让公众和政府部门陷入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政府何以出“新招”
政府为何要涉足二手房市场?事实上,这跟石家庄市今年的住房保障任务有关。
记者从相关部门的数据中了解到,该市2009年廉租房保障任务为5500套,其中2000套为实物配租,社会租赁3500套。按照河北省政府的要求,2009年和2010年将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把由经济适用房保障的部分低收入家庭纳入廉租房保障。“因此,今年的廉租房保障任务非常大,目前市里已经经筹集到的廉租房房源只有1583套。为了尽快补足房源,政府决定征购二手房。”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住房保障处有关人士坦言,该市住房保障的步伐正在提速,廉租房房源压力随之加大。
目前,石家庄市廉租住房以自建为主,并配有从经济适用房中配建、从新建商品房中采购以及从社会上采购或租赁二手房等措施。但从记者在实际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二手房租赁市场的价格变动较快,享受廉租房保障政策的低保特困无房户如果通过市场租房,存在许多现实困难,如租金涨价、搬家频繁等。这也是政府努力扩大实物配租的原因所在。
卖主算盘打得更精
在采访中,此次项目的采购代理机构——河北安惠招标公司负责该项目的工作人员对此分析称,政府采购廉租房的目的就是想以最低的采购价格筹集到这417套廉租住房。所以,如果开发商手中有符合采购条件的小户型房源,也可以出售给政府。在现场开标阶段,相关部门与售房人进行面对面的价格谈判,售房人还可以修改原来的报价进行二次报价。这也就意味着,二次报价将成为最终的成交价格。
为了迎接预期中招标的“火爆”场面,安惠招标公司在招标现场摆出了一长串的接待席,而最终参加报名的却寥寥无几。这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尴尬。
政府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同时,政府作为买家也无疑是可信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报名房源不足60套的尴尬局面呢?
安惠招标公司工作人员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他说:“报名者不多的主要原因是符合全部条件的房源少。此次政府拟公开采购的用于廉租住房的二手房,要求户型建筑面积应在30平方米至50平方米之间,水、电、暖等生活设施齐全,室内设施设备完好;房屋产权清晰、无纠纷、无债务,未列入近期拆迁改造计划;房屋状况良好,能够正常使用。本来房源就紧张,这样的要求使得符合标准的房源变得更少,同时,目前省会这类小户型的房子一般多由老人居住。一些老人有恋旧心理,他们并不愿意卖房,这也是造成报名者少的一个原因。”
为了验证他的说法,记者电话联系了石家庄市多家房产中介公司询问当地的楼市情况。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政府采购的这种小户型住宅多为上世纪80年代建造,数量本来就少。现在这类房源有不少都在河北省3年大变样工程中被拆掉了,对于剩下的房子,房主也大多选择自己持有,以便在房价上涨的大潮中谋得更高的收益。
“如果我是房主,要么高价卖给个人,要么把房子出租,怎么会低价卖给政府呢?”石家庄市某房产中介公司负责人王先生说。
从市场采购或尚待时日
从2009年7月河北省召开的城镇面貌3年大变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可以看出,该省廉租住房建设进度缓慢,市、县(市)政府投入不足,廉租房实物配租3年的任务全省只完成了14.2%。
相对于全省的不景气情况,石家庄市从2008年以来,住房保障工作一直在跨步提速。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人士向记者表示,为了完成3年筹集1万套廉租房的任务,石家庄市政府还对其配套资金来源做了明确规定。所以,尽管目前收购二手房遇冷,但这并不能影响省城住房保障日渐提速的步伐。
在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政府就明确指出要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一位从事保障性住房安置的人士对此总结认为,房价上涨的趋势造成了人们捂房惜售的普遍心态,从市场采购二手房作为廉租房房源的条件从目前来看还不够成熟,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寻找别的途径来解决廉租房房源问题。但这次从市场征购二手房的尝试并不完全是失败的,最起码这让业内对保障性住房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会。(梁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