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需求的“惊慌”远远高于投资性建仓。这体现了一种刚性需求对于中国房价的“不安全感”。
2007年底到2008年底,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市场陷入困境,交易量大幅下跌,房价也出现了下滑。在此背景之下,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房地产的优惠政策。受惠于天量信贷,致使房价出现了连续7个月的增长。刚性需求的购房者已经将房价定义为“永涨不跌”。
在这样的“条件反射”下,当闻言“优惠政策年底终结”消息时,刚性需求必然会陷入盲目恐慌的境地。每当谈及房价,住房极度渴求的消费者会不断地四处打探是否有“关系熟人”,以求能优惠几个百分点,抑或在漫漫长夜排队拿号。
其实刚性需求的惊慌不应如此盲目。国家对于购房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对首套购房以及改善型购房进行优惠,具体包括契税和营业税上的减免;个人住房贷款实行利率七折优惠,最低首付比例降至二成;调低房地产开发项目自有资本金等。而很多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之上又出台了其他的优惠政策。
在最困难的2009年,房地产业受到天量信贷的刺激,房价上涨的速度就已经全面超越了2007年全年的涨幅。因此,我们可以将所谓“政策解除”理解为是针对投资和投机性的购房的抑制。
房地产政策在年底一定会有所调整。但是国家应该会从宏观着眼,使用微调手段。一线风向标城市由于复苏过快,房地产泡沫已经愈加明显。二三线城市的回复速率却较为落后,因此这些城市有可能顺延和维系2008年的优惠政策。而一线城市的刚性需求也许同样不会被政策所遗弃。毕竟国家正在逐步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