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许多大中城市的房价都有了幅度可观的上涨,如何稳定楼市,已经成了从政府到百姓共同关心的话题。客观地说,在保增长的前提之下,稳定楼市的办法不是太多,而在不多的可以选择的办法当中,改革土地供应制度应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多年以来,政府的土地供应主要是以卖地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到了今年,畅旺的楼市让很多城市卖地赚到盆满钵满,很多大中城市的全年土地供应计划和土地出让金收入指标早早完成。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土地供应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有识之士认为,政府卖地的目标应该不仅是赚钱,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土地投放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进入10月份,全国许多城市相继传出土地供应任务完成的消息。北京前三季度已经完成全年的土地供应计划,从9月30日两块商品住宅性质土地成交后,到目前为止,北京没有公开的住宅用地出让信息。上海情况与之类似,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已经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393亿元土地出让金收入指标,超额的幅度高达百亿。
两个超级都市完成了供地计划,但计划完成之后,两大都市的做法却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北京一直没有披露第四季度还会不会有土地供应,这让市场产生了许多非官方的猜测和传言。上海则不同,9月30日,上海市规划国土局在官网上公布了40幅土地使用权出让预公告,这些土地将从10月中旬到11月底陆续召开推介会。客观地说,北京的做法,并无不妥,但上海的做法,却让人们看到了土地供应改革的雏形,那就是政府不仅要靠卖地挣钱,更要通过土地供应的改革来稳定市场。
首先,土地供应要改变指导思想,要从卖地挣钱的单一目标,变成以调节市场为主、卖地挣钱为辅。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之下,卖地的市场策略会截然不同。如果一味为了挣钱,政府卖地就会人为制造短缺,只有短缺,才能获得高额收益。而以调节市场、稳定楼市为主要目标,卖地更多的是要消灭短缺,越是短缺,越是要增加供给,越是“地王”频出,越是要确保货源充足,让大家不用担心过了这村没这店。也只有指导思想的转变,才能让政府从市场博弈的利益主体,真正变成公共利益和市场秩序的代言人。
同时,土地供应要改变计划思路,要从机械地执行年初土地供应计划,变成动态地、透明地、超前地把供地计划公诸于世。从上海的做法来看,正是体现了这一变化。今年三季度,上海土地买卖市场火爆、“地王”频现,9月份一个月,政府卖地进账就高达190多亿元。正是为了平抑市场的土地饥渴,政府及时披露了40幅土地的出让信息,虽然尚未投放市场,但紧张的市场情绪立即放松下来,很好地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土地供应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立类似香港“勾地制度”的土地出让政策。所谓“勾地制度”,就是由港府每年公布当年的土地供应表,发展商对表内任何一幅土地有兴趣的话,可以向政府提出申请,申请人必须为购买该幅土地开出最低价并交缴按金,这就叫“勾地”。如果申请人的出价符合政府的价格预期,土地就会拿出来招标或拍卖。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交易各方有一个公开、透明的交易环境,同时又保证了政府拥有通过卖地进行市场调节的能力。如果我们的土地供应能有这样一个系统性的制度,政府稳定楼市的调控能力会更上层楼。 (苗凡卒)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