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控房贷动真格 保八之下开发商无惧政策转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官方控房贷动真格 保八之下开发商无惧政策转向?
2009年07月21日 10:17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政策微调一直是悬在开发商头上的达摩之剑,此次刘明康的表态是否释放了某种政策转向信号?不过,大部分开发商目前似乎对此并不惧怕。

  住建部还没有来得及对飞涨的房价进行调控,银监会看不过眼了。7月17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09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明确表示,要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严格执行“二套房”标准。这也是去年10月房地产政策松绑以来高层最严厉的一次警示。

  业界人士预计,上半年超过7万亿的新增信贷投放之后,政府已经开始考虑微调,而甚嚣尘上的房地产行业首当其冲。

  新一轮房产调控的政策分岔

  经济复苏还要看房地产,这一点开发商比谁都看得清楚。他们猜对了开头但很难猜中结局,谁也不知道,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何时到来。

  历史上的多次房地产调控,都是各大部委联手的结果。自从去年10月政策面开始放松以来,虽有“开征物业税”等声音传出,但毕竟是悬在半空中的靴子,没有落地。

  7月17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内部最高规格的会议上明确表示,“贷款高速投放积聚的风险隐患在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活动中的不审慎行为和冲动放贷、粗放经营的倾向有所抬头”。并特别指出,存在“房地产市场风险”等新的风险点。

  刘明康提出,要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严格执行“二套房”标准,严格按规定执行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对投资性住房要坚持首付高成数、利率严格风险定价和资信严格审查的原则,严格执行与借款人100%“面谈”“面签”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假按揭”“假首付”现象的发生。

  “大量避险资金进入楼市,造成楼价的大幅波动。”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6月之前,广东地区价量齐涨,到了最近这一个月情况不一样了,尤其是7月份第二周,上海地区已经是价量齐跌,量跌了21%,价跌了9%,广东情况也比较类似。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创7.37万亿天量,其中部分资金进入了楼市。

  但银监会对房地产信贷的风险警示能不能传导到一线的银行信贷业务员,还是一个未知数。昨天有银行房地产信贷人士对记者表示,房地产贷款是银行的优质业务,也是重要的利润来源,银行多半还是会尽量放贷,而“二套房”政策,具体操作时也多会以回避的方式,银监会的监管难以落实。

  作为房地产业最直接的监管机构住建部,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态度似乎还是比较宽松。15日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这样定性:目前房地产市场稳步回升,今后将着力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对于一线城市飞涨的房价,住建部官员只是表示:加强对各地的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分析和指导。

  为此做注解的是,今年上半年,在财政收入下降2.4%的情况下,房产税收入仍然同比增长20.7%,完成425.62亿元。此外,土地相关税收持续较快增长。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三个税种实现收入1144.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6%、9.8%和135%。

  开发商无惧政策转向?

  “对房地产投机活动,以及房价上涨过快的担忧将促使政府更加严格地执行现有的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和条规。”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

  “房地产业主要来自于政策风险,如果下半年房价涨幅过大,可能会引致政府对部分过热区域的调控。”财富证券研究员陈建军认为。政策微调一直是悬在开发商头上的达摩之剑,但大部分开发商目前并不惧怕政策转向。

  陈建军认为,下半年专项扶持政策不会明显转向,经济要保八,除了政府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外,最重要的是带动民间投资,其中房地产是重点。

  2008年,房地产投资占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1%,并带动相关50多个行业发展,因此,推动房地产投资是保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另外,由于地方土地财政的牵制,政府仍然希望促进成交,鼓励企业拿地,尤其是一些外向型经济的城市,通过刺激房地产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将贯穿下半年。

  “保量控价,可能是下阶段房地产政策的基调。”光大证券分析师翁非玉认为,目前尚未出台针对全国范围商业银行住房贷款的新政策或指导意见。如果更多的地区采取更为严格的二套房贷条件,则对投资性及部分改善性需求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房地产不会有很大的调控,没办法的。”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表示,整个经济还没有稳固,中央还是会靠房地产拉动,没有其他更立竿见影的办法了。(记者 戎明迈 实习生 张建明 周燕妮)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