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楼事件"造就"典型案例 商品房预售制再遭质疑(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倒楼事件"造就"典型案例 商品房预售制再遭质疑(2)
2009年07月17日 09:35 来源:北京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取消呼声虽高,怎奈“国际接轨”

  “预售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开发商的利益,而损害了购房者的利益,有的开发商甚至携预售款潜逃。预售制度是导致中国房价反常上涨和房屋质量低劣的根本原因之一。”著名财经评论员时寒冰在博客上撰文说。

  从2000年之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逐渐走高,预售制度暴露的风险也随之显现。近年来,有关于取消商品预售制度的呼声一直是此起彼伏。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理由是“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的预售制度。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考虑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 2006年3月,33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议案建议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2009年两会上,民革中央向政协再次提交了一份“要求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的议案,议案称,房地产预售制度已成为房地产市场不规范的主要根源之一。

  但是,这些建议一直遭遇建设部的反对。建设部负责人每次针对该问题表态,都称“要慎重处理”、“与国务院方针不符”,并称商品房预售制度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确立的一项制度,“与国际接轨”,不能取消。

  然而,在一些专家看来,“与国际接轨”另有隐情。时寒冰在其博客上发布文章揭秘了美国的售楼方式。在美国,所谓的预售其实只是开发商在竣工前的推广宣传和购买意向协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销售,买卖双方只是根据意向签订“商品房预订协议书”。根据美国法律,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可以要求有购房意愿的人缴纳一定数额的订金,但这部分订金并不直接交给开发商,而是由第三方来保管,第三方包括具有合法执照的律师事务所、房地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能够提供担保服务的政府有关部门等等。而且,如果买房者改变了购房意愿,这部分由第三方保管的订金必须无条件退回。

  “建设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以理解。”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一旦预售制被打破,与开发商相关的各利益部门利益格局一定发生变化,既得利益将不得不重新分配。

  部分城市应试点取消预售制

  预售制在保护了开发商利益的同时,却损害了购房者的利益,加大了银行的风险。知名学者易宪容认为,房屋预售制度为开发商价格合谋创造了先天条件。如果房地产开发商必须使用自有资金或借贷资金,不仅会增加他们合谋的成本(因为借贷是要成本的,房子销售延后一天就得支付一天的利息),而且也可能让房地产开发商面临资金流断裂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抛售楼房,从而房价快速下降。可以说,这几年来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房屋预售制度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易宪容认为,预售制度即使不取消,也得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不要把整个制度的风险只让消费者和银行承担,要让房地产开发商也一起承担。政府可以建立一种房屋预售制度的风险担保基金,就如存款保险制度一样,凡是参加房屋预售制度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得参加这个基金,即按营业额缴付,一旦出现风险,就得由这个风险基金来承担责任。这样,不仅可以把整个房屋预售制度的风险分散给消费者、银行及房地产开发商,而且也能够约束房地产开发商减少违约。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则认为,取消房屋预售制是未来的一种趋势,这种销售方式早晚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他建议,取消预售制在现阶段不要一刀切,而是应该在一些市场成熟的城市试点,比如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这几座城市近几年已经出现了二手房同新房等量奇观的状态,说明市场需求已经得到比较好的满足,在这些城市可以试点取消房屋预售制,改为现房销售。

  新闻内存:

  预售制缘起香港

  很多人都知道,预售制最早的起源是香港的炒楼花。

  上世纪50年代,香港在经历了地产呆滞期后逐渐蓬勃起来。1953年底,霍英东为加快楼盘的销售,找到了高露云律师楼的律师商讨。他说是否有办法使普通市民都能买楼做业主,随即提出在新楼正式动工兴建前,公司先收取买家的一部分订金,余款分期支付,像交租那样,到新楼落成时,才收齐买家的钱,买家也就是真正的业主。

  霍英东的设想得到了律师们的赞许,于是他正筹建的公众四方街楼宇,在尚未动工前,就在售楼说明书上向市民推介了“分期付款”的售楼新方式:第一期先交订金50%,第二期落妥二楼楼面交10%……第六期余款10%于领到入伙纸时缴清。霍英东的预售制设想很快收到了效果,他拟筹建的600多个住宅单位很快销售一空。由于买家缴纳首期订金购买的只是施工期间尚未建成的楼宇,好比植物处在开花阶段尚未结果,这些楼宇被称为“楼花”,而这种预售制度逐渐发展,被许多国家采用。 

【编辑:位宇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