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银行七情况界定二套房 "假离婚"漏洞被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北京市银行七情况界定二套房 "假离婚"漏洞被堵
2010年05月18日 06:1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银行七情况界定二套房

  银行实际操作中已有统一的标准;“假离婚”避二套房政策的漏洞被堵上

  继房贷新政出台后,北京各商业银行对二套房贷款的认定进一步收紧。记者了解到,近期大多数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对“认房又认贷”有了统一的操作标准,对七种情况界定为二套房,其中,“假离婚”躲避二套房政策的漏洞也被堵上。

  记者从伟嘉安捷等个贷机构了解到,除了已有一套个人住房再购买一套住房属于二套房外,目前七种情况也被划归二套房。只要属于其中任一种情况,申请房贷都要被认定为二套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五成,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业内人士认为,“认房又认贷”无疑是将二套房的认定进一步严格。伟嘉安捷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一部分客户,有过房贷,但后来房子卖掉了,成了“无房户”,他们如果按“只认房”算,再买房还算第一套,但按目前银行执行的“认房又认贷”算,他们再买房就算二套房了。还有一部分人,由于一直没办产权证等原因,导致房屋权属登记系统中没有记录有过房产,如果“只认房”,就可能被误当成“没买过房”,但假如他们申请过房贷,“认房又认贷”就能判定。

  七种情况被认定为二套房

  自己有住房 以子女名义购房

  案例:安先生名下有一套住房,夫妻俩想为正在上高中的儿子(现未成年),购置一套房留作日后结婚使用,想以儿子的名义再申请贷款购房。

  解析:根据“国十一条”中的条款,家庭成员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也就是说未成年子女也是被划为家庭范畴的,所以安先生家庭用儿子的名义申请贷款购房时,也会按照二套房政策执行的,即需首付50%、利率上浮1.1倍。如果卖掉这套房产再贷款购房的话,则可以按首套房贷款政策执行。

  未成年有房产 成年后再购房

  案例:常先生父母曾在其未成年时过户一套房产给他。现如今常先生为了避免日后房价再上涨,想以自己的名义再贷款买一套房。

  解析:像常先生这种情况,如果再贷款购房的话,是会被认定为二套房的,因为根据目前银行认贷又认房,常先生如果不出售现有房产的情况下,再贷款购房是属于二套房,将按照二套房的政策执行。而如果按过去政策,未成年时的房产只要没贷款,再申请房贷不算二套房。

  全款购住房 再贷款购房

  案例:丁女士名下现有一套住房,为之前全款购买,因为父母在老家年岁已大,想在其现在居住的小区再买一套房来接老人居住,以便照顾他们。

  解析:虽然丁女士没有贷过款,但只要是在房屋产权交易系统中能够查到丁女士名下有房产,在不卖掉且申请贷款的情况下,是会被认定为二套房的。

  贷款买房 出售后再买

  案例:鄂先生2000年曾贷款购买过一套房产,现考虑到孩子上学问题,想将此房产出售后,去孩子学校附近再买一套房来居住。

  解析:目前银行对二套房认定是“认房又认贷”,也就是说虽然鄂先生将这套房产出售后,家庭名下没有住房,但因为其之前有贷款记录,所以之前贷款购买的房产出售后,再购买时也会被算作二套房。

  先商贷买房 再用公积金

  案例:范女士第一次贷款购房时使用的是商业贷款。后来单位为其缴存了公积金,她想卖掉现在的房子用公积金贷款再购买一套房。

  解析:目前公积金贷款政策也比较严格,只要借款人有过贷款记录,不论结清或出售,即便从未使用过公积金贷款,首次使用也会被算作二套房,所以,范女士如使用公积金再购房的话,首付比例也将为50%。

  婚前一方有房 婚后再买房

  案例:关先生结婚前曾贷款购买过一套房,现已与韩小姐结婚多年,想用韩小姐的名义再贷款购买一套住房。

  解析:结婚后虽然户口没有落在一起,但是夫妻肯定在民政局有过结婚登记,而银行在批贷时除要求借款人提供户口本外,还会要求借款人提供婚姻状况证明,而结了婚的夫妻不能提供单身证明,所以另一方再购房时也会被算作第二套房。

  夫妻贷款购房 离异再买房

  案例:艾先生和简小姐结婚后共同贷款申请过住房,两人离异后,该房产判给了简小姐,艾先生想向银行申请贷款购房。

  解析:艾先生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话,是会被算作二套房的。因为目前银行对二套房的认定是既认房又认贷,也就是说只要央行的征信系统中能够查到借款的贷款记录,那么即便离异后房产判给另一方,这一方再贷款购房时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

  本报记者 杨娟娟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