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北京房价上涨54% "加强住房保障"或加力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前10月北京房价上涨54% "加强住房保障"或加力
2009年12月01日 09:27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0人、50万元。北京北三环某处略显破旧的居民楼内,一位准备出售自己房屋的业主,在一小时内接待了50位看房者后,“毫不犹豫”地将已经开出的房价提高了50万元。

  根据中国房地产研究机构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截至今年10月,北京市的平均房价已达到每平米16057元,比1月份时10403元的平均价涨了54%。在上海,10月份的平均住房价格为16954元,自1月份以来上涨了22%。

  带着对2010年房价继续上涨的预期和搭乘房屋优惠政策“末班车”的恐慌,中国民众开始抢购房屋,这也直接导致了今年年末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只是凭感觉的“抢购”行为,或许会随着一次会议的召开,多少回归一些理性。

  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随后召开。这两次会议的召开将为即将到来的2010年经济发展定调。

  房价能否继续疯长,预期是否会成为现实,“末班车”能否延长,人们也会很快找到答案。

  从2008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要着力改善民生”、“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到2009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中的“要加快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住房保障”的细微变化,人们已经觉察到一丝信息。

  在过去的一年中,政府在不断加强限价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新措施,一份由中国科学院近期发布的《2009-2010中国住房发展报告》即《住房绿皮书》中就提到2008年、2009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

  2009年上半年全国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5.6万亩,同比增加36.3%。截至2009年6月底,中央已下达补助资金548亿元,地方已到位资金415亿元,中央投资补助项目已经开工5434个、占计划的80%,开工面积6360万平方米、占计划的60%,完成投资388亿元、占计划的30%。2009年上半年,各地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3388万平方米、48万套,完成投资468亿元。2009年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共投入354亿元,是2007年投入资金的3.7倍。2008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廉租住房补助资金143亿元包括第四季度追加的资金。2009年中央财政用于各地廉租住房建设的总资金投入将达到330亿元。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国已开工建设廉租房105万套,占全年建设计划的59%,计划完成投资1048亿元,已完成投资310亿元,占30%。全国新增租赁住房补贴150万户。

  虽然新措施得到不断的加强,但也无法掩盖“中国中低收入家庭并未得到由廉租房和限价房组成的现有住房保障体系的良好覆盖”的事实。

  绿皮书指出,虽然我国住房市场体系发展迅速,住房供应结构已呈多元化,已经构建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但是,面对一般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的各项住房保障制度不够细致,配套政策与措施不到位,可操作性差,可控制性差,很难保证住房保障政策的有效实现,易出现政策的预期目标和实施效果的错位问题。

  限价房的抢手,更是从侧面佐证了房少人多,保障体系无法覆盖的残酷现实。

  11月27日,北京西城区1200余名居民在朝阳区北苑路86号溪城家园销售中心参加西城区第六批限价房选房。为了避免拥挤,选房现场实行“一分钟选房”,西城卫生局还配备了救护车在现场待命。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广州,今年9月,龙光峰景华庭推出最后一批250套限价房,引来2505户抢购,10∶1的认购比例创下广州限价房问世以来的最火爆抢购纪录。

  专家认为,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在整个住房供应体系中的比例,直接影响着房价的走势。当商品房占据主流的时候,开发商掌控定价权,逐利的冲动会使它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推高房价。而当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大时,开发商的垄断定价权就被弱化。因此,在我国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后,房价必然趋于稳定。

  一些部门已经开始行动。就在中央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十几天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三年内要新增加200万套廉租房、400万套经济适用房,并完成100多万户林业、农垦和矿区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平均每年投入3000亿元。其中,对廉租房投资2150亿元;棚户区改造投资1015亿元;经济适用房投资6000亿元,综合约9000亿元。

  200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更加详细阐述了此前中央政治局经济会议中的“精髓”,而为2009年中央经济会议“预热”的中央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在会议中提出的“保障性住房”,或成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