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北京市场出现的“捂盘惜售”现象,日前,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约谈了涉嫌捂盘的15家房地产开发商,并表示,一旦确认将从快惩处,并立刻予以曝光。
此举在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昨日,一些开发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延期开盘和分批放量是开发商正常的市场行为,若政府插手太多,不利于市场发展。
市场:
多数楼盘已卖完?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近期,北京有多个楼盘发生 “捂盘惜售”的情况,从交订金排号到正式开盘的时间长达2、3个月,其间销售均价不断上涨。不少楼盘采取“多次开盘,当日售罄”的营销方式。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慈云寺桥东部的4家楼盘。在一家知名楼盘的售楼处,销售人员在悠闲地看小说,并告诉记者,房子已经卖完。至于下一期项目何时开盘,他表示要看开发商的安排,目前还不能给出确定的时间。
该销售人员对记者说:“建议你9、10月份再来看,那时是销售旺季,肯定会有不少房源放出。”该销售人员表示,刚售出的一栋楼盘的均价为20000元/平方米。而记者查阅历史数据发现,今年年初时,该项目的价格仅为16500元/平方米。
在其他3家项目处,记者得到了几乎同样的答复。而且几家售楼处的销控表上,都贴满了红色圆形标志符,代表房源已经售出。
“企业自动控制销售进度的现象早就存在,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向记者表示,“只是在如今房价大涨的情况下,才显得十分要命。”
亚豪机构品牌推广部总监郭毅在前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开发商每月的推盘量都差不多。但以往的单次推盘量多达几百套,近期已经降到100套甚至几十套,推盘频率却在加快。
北京市建委:
一旦确认将严肃查处
针对北京市场的捂盘现象,日前,北京市住建委公开表示,截至7月13日,已对15家涉嫌存在捂盘现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约谈告诫,并要求在七日内完成整改。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确实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开发企业,一经查实,将依法严肃查处,并会及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该负责人称,由于捂盘行为并没有被核实,还不能公开这15家开发商的名单。
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了解到,从7月2日开始,市住建委启动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月”行动,对北京市6月份新开盘的项目进行检查,重点查处不按期开盘销售、公示不全、现场销控表与网上销售进度不符等违规行为。截至7月10日,共检查今年6月取得销售许可的销售项目25个。
开发商:
政府不应插手太多
前述开发商向记者表示,开发商看涨房价,从而自动调整销售进度,这是无可非议的事。政府“一刀切”地控制销售,并不是一种很好的调整方式。
阳光壹佰置业集团副总裁范小冲持同样的观点。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强制销售会给企业的营销策略带来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其销售和和盈利情况,“没有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模式。”
华业地产副总裁、中国房地产职业经理人联盟秘书长陈云峰对记者表示,根据北京市建委的相关规定,房企取得预售许可证3天后必须开盘,没有经过备案的房屋必须销售。而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仅确立了商品房预售制度,并未对销售期限进行相关规定。因此,企业自动控制销售进度的行为“不违法,但违规”。
陈云峰称,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和企业的行为都无可指责,但由于开发商对策良多,实际处理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处理结果也很难得到老百姓的满意。
范小冲表示,政府的角色应该是制定规则,并通过控制开工面积、调整发证节奏等方式来调整市场供给状况,而不应该插手到企业的销售环节。
他还认为,房价由市场需求双方的博弈而决定,捂盘惜售现象短期内可能会改变市场供给状况,但并不会对房价真正产生影响。
专家观点:警惕形成“价格联盟”
“不管‘公示’还是‘约谈’,处罚力度都是很温和的。”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院院长陈国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陈国强表示,个别楼盘的捂盘行为不会对市场带来太大影响,但如果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一旦形成“价格联盟”,就会扭曲市场,这一点需要警惕。他表示,预售制度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陈国强称,预售制度和按揭制度一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问题。“如果只有建成房子后才可以销售,那么企业的建设资金来源就会十分紧张。”
但陈国强表示,预售制度是政府制定的市场规则,很难被打破,但可以合理利用。他表示,即使在现有的制度下,企业也可以通过延期拿证、定高房价等方式来达到捂盘的目的。
陈云峰则对记者表示,争论的一个重要背景在于如今的房价上涨过快,房地产行业明显表现出“民生”的一面。而此前,开发商捂盘惜售的行为屡见不鲜,政府却从未有如此大的动作。(每日经济新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