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传递人”的队伍又扩大了。上周末,本报“民意大参考”走进杭州下城区,又有17位社区书记、主任加盟了“民意传递人”队伍。
在座谈会上,17位书记、主任各抒己见,带来了辖区百姓最关注、最迫切、最集中的民声。由于下城区不少社区都是老旧小区,即将或正在进行物业管理改善工程。作为一项杭州市惠及千万百姓的民心工程,这个工程自然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竹竿巷社区书记 傅广平
老旧小区进物管前,好多问题得解决
5年来,杭州背街小巷改善、庭院改造工程陆续完成,给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但后续的管理、维修、维护、养护谁该来负责呢?竹竿巷社区傅广平罗列了一系列问题。
其一,技术人员问题。社区工作人员无论是年龄、体力还是经验,很多人都无法胜任物业管理工作。
其二,责任主体问题。首先是“物改”前,政府系列工程“保修期”之后遗留的维修责任归属。例如立面整治三年后,平改坡屋面的漏水问题,政府统一搭建的雨棚脱落、落水管脱节、晒衣架松动,以及下水道因施工不当沉渣未清或接口不合理造成堵塞等问题相继出现。“保修期”满后由谁来负责维修?
其次是“产权”变更后的维修责任。过去,有产权单位的居民,出现物业问题,一般都找其产权单位。没有产权单位,居民各自装的雨棚、保笼,维修养护也由自家承担。
现在政府进行了背街小巷改善、庭院改造等工程后,政府为了小区外观的整齐美观,对个人安装的雨棚、保笼全部拆除,进行统一改造。如此一来,一旦这些设施出了质量问题,居民们很自然就找上了社区。傅广平说:“我们社区共有62幢楼,其中有56幢经过改建,问题很多,居民有事、有问题都要来找社区解决,可我们想帮忙却有心无力。”
对此,各社区都盼望市政府能出台一个相关的管理条例,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便于基层单位操作。出了问题,让老百姓有个具体、明确的地方反映问题,有专门、专业的部门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困难,真正把“物改”这个对老百姓有利的好事情办到实处。
天堂园社区书记 董焕新 环西社区副书记 潘云
老旧小区物改,政府可否统一成立物业公司
杭州已启动了庭改后老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今年首批将启动45个项目共计304万余平方米,确保完成100万平方米,将惠及住户4万余户。但是,聘请专业的物业公司进驻老小区,资金上就是一个大难题,所以大部分的老旧社区都选择了社区化准物业管理。
尽管很多社区已经选择较为“经济实惠”的社区化准物业管理,但是对未来有可能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还是让书记主任们大为担心。
天堂园社区书记董焕新现场算了一笔账:“准物业化管理后,费用预计是0.15元/平方米,我们这里户型都不大,按每户50平方米计算,大约是90元/年。除去50元卫生费,剩下的钱要建立一个专业人员齐全的‘准物业’还是很有难度啊!”
下城区的几个社区负责人商量:“干脆我们几个相邻、相近的社区共同办一个准物业吧。”他们认为,如果每个社区各自为政,都搞一个准物业公司,规模偏小,力量薄弱。联合组建后,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同时,资金运用可以相对灵活,几个小区也可共用一批水电工、绿化养护员等,可以资源共享,合理调配。
董焕新还提出,“要是政府能够借鉴公共自行车的运行路子,成立统一的物业公司,配置统一的物业人员和统一的价格,专门为社区提供服务,那我们可就省心多了。”这个提议得到了在座的社区主任、书记的支持。
对“准物业”前各项工程留下来的“保修期”之后的维修资金来源问题,环西社区的潘云提议:“能否政府补贴一部分钱,让居民为自家的设施买个‘平安’险。”她建议,比如政府出资安装的设施有五年保修期,期满后,居民采取自愿原则购买保险,用保险金适当弥补物业资金的缺口。
现代城社区书记 解俊
物管、社区、业委会三方协调机制,不妨推广
老旧小区进行物业管理改善,一些老小区也可能进驻物管。如何协调物管、居民、社区三方关系,更好更快的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也备受大家关注。
作为一个以新型小区为主的现代城社区书记解俊提供了一个目前社区正在尝试的办法。“我们社区在前不久挂牌成立了一个由社区业委会主任、社区班子成员和物管主任共同组成的三方协调办公室,有专人每天值班。这样小区居民有问题就可以直接找到办公室,由值班人员将问题同时反映给三方。每个月还将推出一个三方接待日,社区班子成员、业委会主任、物管主任现场听取居民建议和问题。”
解书记说,以前居民有问题反映,找业委会,业委会成员推给物管,物管推给社区。现在有了三方协调办公室,就不会有问题推诿的情况,而且对于重大事件,还会进行商讨机制,最大限度地让居民反映的问题得到反映和解决。
“我觉得这个做法值得借鉴,可以在整个杭州推广。”现代城社区的做法得到了许多社区书记、主任的认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