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本季供暖分户计量不可能 改造难度大成本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郑州本季供暖分户计量不可能 改造难度大成本高
2009年11月06日 09:43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冬季来临,供暖问题又成为居民普遍关注的焦点。今年的供热费能否实行分户计量?记者近日从郑州市热力公司了解到,由于目前不管是新建筑还是既有建筑都存在种种困难,郑州市本供暖季推行分户计量已不可能。

  分户计量呼声高

  自我国开始集中供暖以来,一直实行按面积缴纳供暖费用,这种收费方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指责。与此同时,要求实施供热分户计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记者采访的居民中,大部分人都盼望实行供热分户计量。

  郑州市一位市民告诉记者,他家是顶楼,每年冬天开暖气时屋里都热得不行,但因为他们小区的供热管道是串联式的,如果自家关掉阀门,整条线路上的居民都无法采暖,为了不影响楼下居民取暖,他家只能开窗降温,浪费了大量能源。他说:“要是能计量供热,合理利用热源,不交费的人肯定会大大减少。”

  还有市民说,家里的人如果有事外出,供暖费却一分也不能少交,既然暖气已经成为商品,就应该像水、电、气一样用多少掏多少。

  郑州市一供暖专家表示,实行分户计量将提高居民主动节能的意识,鼓励住户在保证采暖效果的前提下,少用热少付费、合理利用热源,同时还能起到缓解热源紧张的矛盾。他认为,随着国家推进供暖分户计量的力度越来越大,目前存在的种种难题都将被逐步解决。总之,住宅建筑水、电、气、暖实行抄表到户、计量收费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

  10月22日,在河北唐山举行的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2010年采暖期前,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所有北方城市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全面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式。

  可是从郑州目前的情况看,全面实行分户计量收费已不太可能。郑州市热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多种问题是制约郑州市既有建筑实行分户计量、按实际用热量计费的“拦路虎”。

  改造难度大

  据介绍,普通小区的供热管道是串联式的,要把串联管道改成并联管道几乎就要重新铺设,对用户室内设施破坏较大,不但改造费用高,而且因考虑到破坏室内装修等问题,很多居民并不愿意改造旧管道。

  据郑州市热力公司计算,老式热力管道改造成分户计量通用的并联式供热管道,每平方米的改造费用预计在50元左右,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屋改造费用在5000元左右。“如果改造,这笔费用企业肯定是背不起的,谁来承担目前也没有界定。”

  改造成本高

  实行分户计量对热计量表的要求比较高,因为热计量表质量直接影响用户使用热量的计量准确性。

  目前热计量表主要分为机械式和超声波两种。超声波计量表对水质要求略低,但价格较高,一般在1800元左右;机械式热计量表价格虽然低,但对水质要求高,热表堵塞现象较为严重,国外进口的每块价格在1200元左右,国产的每块在500~600元,因此在国内被大量采用。

  因此,只安装热计量表这一项对居民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热力部门介绍,热计量表使用寿命较短,一般质量较好的使用期约为7年,质量较差的只有5年左右,热计量表的购买及更换成本加上维修费用相对于每年通过分户计量少用的部分用热费用,节省得不算太多。

  部分热力专家认为,改造过程中对用户室内设施、装修造成破坏后的补偿,热表的安装、维修、更换、检验等费用由谁负担没有明确,这使得实施改造的阻力较大。

  房子不环保

  实施分户计量的老房屋要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不然按照实际用热量计费费用会更高。郑州市热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老房子本身密封性及保暖性都不达标。分户计量后,用热将按照实际用量进行计算,在这种高耗损的情况下,一年的供热费用可能比原来按面积计算用热费用要高出许多。

  郑州市热力公司的数据显示,目前郑州市80%的住房不符合分户计量环保节能要求。

  另外,热计量设施欠账严重也是原因之一。

  据郑州市热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2010年采暖期前,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要全面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式。但目前郑州市存在新建建筑热计量设施欠账严重等问题。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冬无论是老建筑还是新建筑,实施分户计量不太现实。不过,他也同时表示,供暖分户计量是大势所趋,公司将按照郑州市的统一部署,稳步积极地推进相关工作。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