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季供暖将引进河北热源 首次引入“外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北京冬季供暖将引进河北热源 首次引入“外援”
2009年10月30日 09:32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自给自足”了50年的首都热网将在明年首次引入“外援”——国华三河发电有限公司的高温热水,将蜿蜒30余公里为通州1600万平方米的建筑供热。

  随着北京城市的快速发展,现有热电厂已经趋于满负荷运转,引入京外热源将增强供热能力,大幅提高城市供热安全性和可靠性。

  供暖管网正加紧铺设

  昨天下午4时,在三河热源输京主干管线通州段施工现场,1.4米管径的热力管线整齐地码放在一旁,工人们操纵着各种工程车辆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暗挖作业。施工现场负责人说:“工期紧张,再加上天气越来越冷,我们必须得加快施工速度。”在通州区内的10公里主干管网和14公里环状管网,在年底前将铺完8公里,其余的将在明年供暖季前全部完工。

  在与北京隔河相望的国华三河发电有限公司,几座硕大的烟囱正吐着团团白雾。为了确保稳定向北京供热,国华三河发电有限公司“鸟枪换炮”,添置了两台300兆瓦、最大供热能力为2×1421百万千焦/时的热电联产机组。今年,还进行了一期机组抽汽供热技术改造,改进了热网循环泵等关键部件。

  热费每平方米24元

  通州区的供热面积为5000万平方米,此次从三河引入的热源将为通州区提供三分之一的冬季采暖热能。包括通州新城11个片区中的2、3、6、9片区和5片区的一部分,以及东起滨河路、西南至内环路北至通惠河南岸的大部分老城区。明年冬季,这些区域的居民将用上三河热源。

  对于市民最关注的价格问题,通州区市政市容委主任薄立军表示,三河热源在价格上存在一定优势。原享受区域锅炉房供热的居民采暖价格不变,仍为每平方米24元;原享受燃气锅炉房供热的居民,热费从每平方米30元降低至24元。

  此外,由于三河热源可常年稳定供应,市政部门还将进行冷热联供开发。该功能将依托新建或改建社区,利用常年供应的热水,冬季为居民供热,夏季提供空调制冷服务。目前,热泵制冷技术已经成熟,且这种方式产生的冷气温和、不刺激,人体感觉舒适。

  100多燃煤锅炉房将退役

  三河热源接通后,将替代通州区现有的100余座燃煤锅炉房,大大降低采暖期的空气污染,环保效益明显。按照本市规定,今后将不再批准20吨以下小锅炉房的建设。通州区也将逐步淘汰小燃煤锅炉房,冬季供热转向以大型热源为主,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为补充的格局。

  热源的提供者也在保证规模效益的前提下,将污染降到了最低。三河发电有限公司为北京供热的机组同步采用烟塔合一新技术,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机组建设时还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脱硫、脱硝环保技术和设施,实现一期已建成的两台机组与二期工程同步进行100%烟气脱硫;在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的基础上,二期两台锅炉采用100%烟气脱硝系统和采用高效除尘器,排放指标低于北京市标准。

  从北京引进污水处理厂提供的中水,作为发电冷却用补充水,每年可节约1500万立方米优质水,节约了宝贵的自然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灰渣零排”同时还实现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锅炉采用干除灰、干排渣技术。灰、渣及脱硫石膏100%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变废为宝,实现零排放。

  亦庄将用上廊坊热源

  据预计,到2020年,通州区供热面积将达到6000万平方米,为了弥补三河热源远期供热能力的缺口,市政部门还沿通朝大街向朝阳区建设了一条干线管道,接驳华能热电厂三期工程,形成供热“双保险”。

  记者还从有关部门获悉,除三河热源外,位于北京南部的廊坊热电厂也将建设两台30万千瓦的热电机组,为亦庄地区提供1000万平方米的热源。本市将在新供热能力的基础上,以城市热网为依托,快速发展西部、西南、东南以及东部新供热区域体系。

  通州“送水”回报三河

  三河热源进京,不仅为北京带来了充沛的热源,还促成了京冀两地在各自优势领域内互补合作的新模式。热能是发电公司的副产品,在产量、成本等方面均具有优势。三河发电有限公司只向采暖用户收取供热费,本市不提供其他资金支持,而本市的个别供热单位由于种种原因还需要政府给予补贴维持运转。

  作为回报,北京通州新城污水厂则将处理后产生的中水输送至三河电厂,作为其冷却水。这样大大降低了发电企业的用水成本,减少了水污染。双方的合作是优势能源领域的互补合作,将为京津冀城市圈和环渤海地区深化互利合作和优势资源共享开创典型范例。

  本报记者 王东亮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