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面临拆迁仍在“商住两用” 成“生活小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危房面临拆迁仍在“商住两用” 成“生活小区”
2009年11月18日 15:53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上百栋残破的旧平房,已经列入了拆迁范围,但是仍旧住满了人,而且很多住人的小房间还是生火做饭和加工的场所,存在房屋倒塌和消防安全双重隐患。”近日,有热心市民向本报反映,宝安区龙华街道共和老村片区炊烟缭绕,大量的废品回收点及小作坊藏身其中,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市民投诉 “危房”面临拆迁仍在“商住两用”

  近日,市民杨先生向本报反映,在宝安区龙华街道东环二路边上的共和老村,有上百栋破败的平房,靠近村口的两排房子都被人在外墙上用红油漆刷上了“拆”字,个别房子连门窗都已不齐全,但多数仍在使用,有的用作废品回收站,有的用于开小餐馆,有的用作环卫工人的工具房和临时宿舍,更多的则大门紧锁,要不是门口挂有衣物,还以为这些房子早已没人居住。

  “听说这些房子都是解放前后建的,多数属于土坯房,已经列入了‘危房’,本不应该再用于住人,但实际上还在投入使用,而且既是住人的地方,又是生火做饭和生产加工的场所,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啊!”杨先生在电话中表示,共和老村片区有上百栋旧平房,整个片区却没有任何消防设施,房屋最集中的地方也没有像样的路,连小轿车都钻不进去,消防车就更别提了,里面的废品回收点一旦失火,想要扑救可就困难了。

  记者调查 部分土坯房屋顶已变“天窗”

  前日下午,记者前往共和老村调查时,刚到村口就看到密密麻麻的大片老式民宅,距村口不远的一栋平房整个房顶已经坍塌,形成了一个大“天窗”,其外墙留有油漆书写的“拆”字。在这个破败平房的边上,有一栋保存较好的平房,门口贴着打印有“环卫员工”四个字的A4纸,这栋平房其中一半用作环卫工具房,一半用作临时宿舍。沿着小路一直往里走,记者看到小路两边的房子都写有“拆”字,有些字已经被人用水泥抹掉,这些房子多数用于开设废品回收站、小餐馆一类的场所,只有个别房子废弃无人居住。

  越往老村中心走,记者看到的房子越密集也越破旧,个别房子房体严重开裂门窗全被封死,似乎管理者不希望有人入住以免生意外。但更多的房子状况虽不佳,却被人利用起来用作回收废品、烤红薯等用途。巷子之间的过道很狭窄,偶尔有出门卖红薯的小推车或收废品的自行车经过,行人必须侧身让行。在旧村一角,一位中年妇女正在露天简易灶台上烧木材生火煮饭,四周堆满了回收来的二手小家电、纸箱、矿泉水瓶子等杂物。

  部门回应 赔偿未谈拢拆迁被搁浅

  龙华街道共和居委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共和旧村的房子确实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村口的房子新一些,建房多数用的是红砖,质量比其他平房要好,并非由于属于“危房”才面临拆迁。村口的这些房子碰巧处于规划中的梅龙路龙华段沿线,部分房子的拆迁赔偿问题尚未谈拢,所以这些房子的外墙虽然涂上了“拆”字,但拆迁工作被搁浅了。

  至于老村里面的旧平房,确实不少是土坯房,年久失修,有些已经不适合住人,为了防止意外,已经被人把门窗封堵死了,不过还有不少业主把名下比较好的平房用于出租。本来这片旧村是要进行整体改造的,目前因赔偿、规划工作还没有到位,所以居委会目前能做的是每逢暴雨、台风来临时,提前通知旧村各租户撤出来,以免发生意外。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