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起拍价为14.1亿元的北京市顺义区天竺22号地,在经历了190轮激烈竞价后,被国企背景的北京市大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50.5亿拍下,成为北京市新晋“地王”。该黑马在此次竞拍中击败众多地产巨头,却在成功拿地后被媒体挖掘出其总资产约为29.4亿元。据媒体报道,其年报预计2009年全年销售额将超15亿元,净利润2.98亿元。而公司2005年上市后头三年的净利润仅分别为2958万元,3785万元和236万元。按相关媒体的计算,其17年的净利合计还抵不了50亿的拿地款。有业界人士不仅戏称大龙地产此次以小搏大之举是“蛇吞象”,更对其未来对该“地王”项目的运作能力和短期盈利作出质疑。在上半年国企地产巨头在土地市场领尽风骚,各民营地产大鳄也随后跟进,在拿地魄力上不遑多让。时近年末,各地土地供应市场闸门大开,供地出现今年以来的放量高潮。众多如大龙地产这种名不见经传的黑马也开始在这一波拿地潮中冒升,在此起彼伏的“地王”中,这一惊人之举为对“地王”渐渐麻木见怪不怪的媒体和公众增加了一个新谈资。
就在众多大小房地产商急于重金抢地的同时,国土部再出重拳打击囤地。就在大龙地产拿下顺义新地王的当天,国土部下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批而未用”土地核实工作的通知》,对“批而未用”土地展开核实。各地市土地部门也就此通知精神,对房企囤地行为作出整治动作。11月25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发出《动工建设催告函》,要求22幅未能按期动工的土地加快动工建设规模,否则将依法进行处置。此次涉及的22幅未按期动工土地包括商品住宅用地、商务办公/旅馆业用地、金融业用地、土地建设商住楼以及医疗卫生用地,涉及不少知名开发商。
涉及此次被警告的地块项目的某知名品牌企业老总对笔者抱怨,这种经过正规招拍挂拿地程序取得,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在两年内开发的地块,不能一概而论定性为“囤地”。他认为,相比广州土地市场的透明度,更应该关注珠三角乃至全国的二三线中小城市土地市场的灰色地带。
“不少土地,是被随意地转让到个人手中了,而且还不是房地产企业在拿地,做什么行业的都有,这些企业或个人通过种种手段拿到地后,才是真正的囤地。他也不开发,过个几年,把土地转卖出去,或再重新卖给政府,从中获取巨额利润。”该老总继续补充道,“对比按照正规公开程序获得土地的房地产企业,这才是该被指责、被曝光的行为。媒体不应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是否又拿了地王,或地王是否被闲置,而应该关注那些通过灰色手段低价取得土地的囤地者,这些行为才应该是政府相关部门去关注和打击的重点!”李广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