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称拆迁征地难是导致无法开发的主要原因 3“闲置”地王明年将开工
东莞城区在2007年楼市高峰期时曾先后出现4个地王,由于种种原因,都闲置未开发。随着楼市回暖信号的加强,闲置地王的开发进展有所加快,2007年6月产生的万江地王已正式摆脱“闲置地王”称号于今年破土动工,西平地王、莞城地王也陆续传出明年动工的消息。
城区地王
三个地王 在晒太阳
东莞城区市场在2007年楼市高峰期时曾先后出现4个区域地王。目前除了富通的万江地王已经在今年正式开工外,其余的三个地王或是施工进展停滞不前,或是因种种内因、外因至今无法开工。
原因:拆迁征地困扰至今未获解决
业界人士透露,2007年出炉的水濂山地王、西平地王及莞城地王在高价拿地后都出现过征地拆迁补偿难协调的问题,尤其是水濂山地王,政府一直在处理拆迁补偿事项,至今还没交地给万科。
对此,东莞万科新闻发言人高峻说:“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拿了地肯定要开发,而且万科的地价款已经全额支付完了,当然希望早点进入开发的程序。但目前政府还没有交地给我们,我们仍然在等待,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开工时间表。”
为何城区地王的征地拆迁会那么难?有知情人士称,这些2007拿下的高价地都是通过招拍挂方式在土地市场取得的,当时有关的地王消息可谓是铺天盖地,大家都知道地块的市场价值,“既然是地王,征地补偿标准一定不能低,被征地拆迁方想当然的就会与政府讨价还价,如果期望值过高,地王开发就会在征地环节上被卡住。”
进展:多数闲置地王计划明年开工
与波折重重的水濂山地王相比,西平地王及莞城地王则相对比较幸运。
随着莞惠城轨枢纽站点新城中心站落户南城西平,2007年由中信地产拿下的西平地王在历经两年的闲置后传来好消息。中信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项目正在做前期定位,明年将全面动工。记者在该项目现场看到,现场已经被围闭起来,大有即将破土动工的迹象。
而曾一度被拆迁问题困扰的富通莞城地王也传出了明年启动建设的开工日程表。
位于莞城核心地段围仔小区的莞城地王,是城区四大地王中最早动工的项目,去年6月该项目就开始破土动工进行地下工程的开挖,但施工进展非常缓慢,除了前期的拆迁补偿一度出现问题外,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项目,目前几乎处于停工状态。
有知情人士表示,资金运营问题是目前项目工程进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这个商住混合高层项目涉及资金保守估计高达30亿元,仅地下工程就需要四五亿元,2008年的市场环境开发风险极高,开发商当然不想过早投入资金进行开发,今年楼市形势有回暖迹象,该项目的拆迁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前期规划也已做好预计明年会全面动工。”
今年出现的唯一一幅号称地王的高价商住地体育路地王近期也传出即将开工的消息。虽然现场仍一片荒芜没有动工的迹象,但业界预测,深圳龙光最迟在明年就会启动。
镇区地王
卖得虽早 命途各异
与城区地王整体开发进程缓慢相比,2007年诞生的三个镇区地王不但早早动工,而且都已在市场开卖。只是三个在售地王命途各异,有的活得比较滋润,有的则在高地价成本之下遭遇“价格战”。
长安地王:“总统行宫”活得最滋润
2007年8月2日,长安地王被本土房企广东莲花实业有限公司以楼面地价5891元/平方米的高价竞得,该地块在2008年初就开始动工,项目名为沃多夫,定位为以酒店、公寓为主的高端商住项目。于今年9月开盘。
但登记资料显示沃多夫在建设初期就已经转给深圳开发商正中置业开发。
目前,沃多夫是长安售价最高的物业,均价高达13000元/平方米,并被冠以“总统行宫”的奢华称号。
开盘以来,沃多夫销售成绩一直位列全市成交排行榜前列。除了项目地理资源优势突出,更重要的是长安楼市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加上消费力强劲,即使遇到高价地王,消费者依然从容埋单。
塘厦地王:卖得好但盈利空间有限
在2007年以楼面地价15243元/平方米创下“广东地王”称号的塘厦地王由万科地产拿下。该项目去年7月开盘,项目名为棠樾,万科将其打造为一个面对深圳客户市场、以别墅为主的高端项目,目前销售均价为3万多元/平方米。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棠樾别墅的售价不低,但楼面地价高达15243元/平方米,地价成本已占销售价的一半,加上各类建设开发成本,目前实质盈利空间并不大。
东莞万科新闻发言人高峻也坦诚,万科在东莞以后坚决不买地王,不希望去承担太高的市场风险。
虎门地王:高成本下面临“价格战”
虎门地王是2007年“东莞地王”频出时期第一块现身市场的镇区地王,被来自广州的开发商瑞丰地产以楼面价3513元/平方米取得。该地块目前被开发为虎门1号项目,首期在2007年11月开盘。
目前虎门1号的总体均价约9000元/平方米,项目中的洋房类产品基本售罄。公寓产品与周边一些竞争项目,比如虎门地标、地标广场的同类产品存在3000元/平方米的售价差距。
由于拿地成本高,开发商面临竞争也不能降价销售,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产品销售面临较大市场竞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