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囤地”成为地产界的一种时尚,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囤在哪?谁在囤?囤什么?
“这些都要查清楚。”——要在十天左右的时间内查清楚。
记者昨日独家获悉,国土部将于近日启动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调研,调研对象直指开发商“囤地”;同时,今年以来各地频繁出现的“地王”也在调研之列。
国土部调研组兵分十路
据一位接近国土资源部的人士透露,上述土地调研的规模较大,将覆盖全国主要大城市和不少中型城市,并将于近日启动。其中,开发商“囤地”现象成为调研的首要目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了解到,对于媒体曝光的开发商“囤地”及炒地现象,国土部已经开始关注,但对具体情况的了解却较有限。同时,据记者了解,此事也已经引起国务院高层的重视。
该人士告诉记者,此次调研分三种方式。其中,国土部将组织10个调研小组,分赴各地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小组将从国土资源部的土地主管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和督察部门中抽调。同时,与地价的统计方式类似,各地还将通过发函的方式将土地供应量、闲置量、土地出让金额等信息反馈至国土部;此外,十多个城市的土地主管部门领导还将赴北京进行座谈。
上述人士透露,此次调研工作较为细致,“囤地的位置在哪里?囤地主体是机构还是开发商?囤的是土地还是房屋?这些都要查清楚。”同时,调研时间较为紧凑,预计仅10天左右,调研结果可能上报至国务院。
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囤地”是造成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今年地价与房价的上涨中,“囤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调研结果将成政策参考?
上述消息人士还告诉记者除了“囤地”土地招拍挂过程中产生的“地王”也在调研之列。这已不是国土部首次对“地王”进行监控。
记者从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来全国各地的“地王”已屡次被刷新地价水平不断攀高。截至9月底全国多数大城市仅完成全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的不足50%但京、津、沪、深等大城市的土地出让价款均已超过2007年全年其中上海通过招拍挂完成土地成交金额664亿元位居榜首北京完成571亿元。
同步播报
与此同时2007年通过土地招拍挂产生的“地王”中仍有不少还在“晒太阳”多数地方政府并未按相关规定对企业收取罚金或回收土地。据记者了解在一些地方部分开发商甚至连地价款都没有交齐。
上述人士称在土地招拍挂和批后监管环节很多地方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地方政府对此应负有监管责任上述问题也在此次调研之列。他表示地方政府既是土地供应者又是监管者监管缺位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该人士表示土地市场的问题一向复杂国土部尽管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对市场现状和政策执行情况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因此此次调研是“好事”。
至于该项调研的结果是否会作为年底政策制定的参考该人士表示尚不知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