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已于今年二季度触底反弹,全年“保八”增长毫无悬念,但是经济结构调整仍然任重道远,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突出工作。专家分析认为,产能过剩与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没有必然关联,不过在经济企稳复苏的当口,盲目投资的冲动仍需警惕,政府部门只有把好环保、土地、融资三道闸,才能有效控制产能,避免给经济复苏造成隐患。
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此前在总结今年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时,用一系列数据阐释了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严峻情况。
他举例称:“钢铁行业去年底产能已达到6.6亿吨,目前在建的还有5800万吨,过剩产能近2亿吨;全国主要钢材市场库存增加,9月末比年初增长93%。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400条,新增产能超过6亿吨。电解铝产能明显大于需求的情况下,目前在建还有200万吨。此外,造船、化工、平板玻璃、大豆压榨等行业也都存在较为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
不仅传统行业如此,一些新兴行业也存在重复建设的倾向。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却有约8万吨,明显过剩。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国内太阳能电池98%用于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能源。风电设备投资一哄而上的局面也非常突出,目前我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超过80家,还有大批企业想加入,2010年风电装备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而每年的风电装机规模预计只有1000万千瓦左右。
专家认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已经出现,金融危机造成的外需不振,让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投资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7.6%,在天量新增信贷的推波助澜下,一些地方又萌发上马新项目的冲动,如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把好三道闸
国务院审时度势于9月29日批准了多部委《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为重点调控对象。
根据《若干意见》的部署,上述六大产业国家有关部门将原则上不再批准扩大产能的项目。《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投资主管部门加强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审批管理,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严防财政性资金流向产能过剩行业的扩大产能项目。
指导性的意见已经下发,但是如何执行才能更有效率?由于考虑到GDP和就业人数,地方政府往往成为产能过剩背后的推手。为此,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表示,此次调控与以往不同的是,将实行问责制,对地方政府官员提出更高要求。
有专家表示,政府要控制产能过剩必须把好三道闸,一是加大环保准入门槛,对不符合要求的小企业兼并重组;二是严格控制土地使用,依法依规用地;三是限制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再融资,从资金上扼杀投资的冲动。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上述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调整产业结构应重视需求结构的调整,改变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的局面。如果继续高度依赖政府投资,就很难改变产业结构失衡的局面,造成产能过剩,投资浪费。同时服务业不会较快发展,不利于扩大就业。”
此外,熊必琳还认为,中国过剩产能“要堵也要疏”,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既成事实的情况下,适时鼓励企业到境外去建厂,可以减轻国内产能过剩,及在能源和环境方面的压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