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曾代表一地繁荣标志的“地王”如今已经变了味道。在全国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地王”争夺大战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自6月份部分城市出现“地王”,接着7月份“新地王”也开始频频亮相。天价“地王”的诞生刺激着百姓紧张的神经。然而,除了令人瞠目的高房价,“地王怪圈”也已经开始引起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报记者 李萍报道
房地产市场似乎从来没有消停过。
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上最热门的现象便是冒出了一批“地王”,频频刷新土地市场的价格纪录。
7月23日,金地集团于上海赵巷再夺一居住地块。该地块最终竞拍价为30.48亿元,成为又一“地王”。不久前,名不见经传的国恒地产,将位于城郊的杭州余杭区两幅土地以26.14亿元收入囊中。7月6日,绿地集团斥资30亿夺得北京大兴区黄村一幅“地王级”土地。
在杭州,蓝色钱江附近的钱江新城南星单元E02、03地块,在绿城中国、中国小商品城两家大集团的竞价下,仅仅38分钟时间,其每平方米成交楼板价已超过2007年时的“地王”近一倍。
房价恐慌
“地王”频现的背后,一路高歌的房价更是令不少人瞠目。
6月份,北京成交均价达到13000万元/平方米,直逼2007年9月的峰值;上海成交均价为11108元/平方米,创下2007年来的最高水平。
以北京CBD附近的国际新城楼盘为例,去年底单价已经回落到2.5万左右,但是最近三个月来,其单价已经上涨到3.2万元,甚至有业主爆出了3.7万元的高价。
让北京理工大学房地产研究工作室主任周毕文深感可怕的是,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深圳房价跌了1/3。2009年,部分深圳房价已经超过2007年,成交量则已经超过2007年水平。
价格高涨的原因或许不难理解。中国人买房向来喜欢买涨不买跌,“一般正常情况下,房子是最保值的一个东西,人们现在购房,除了自住需求、改善性需求、投资营利性需求之外,还有一部分变成保值需求。保值性心态之下,开始恐慌性购房。”周毕文解释说。
国资背景
值得关注的是,与2007年主要以恒大、金地、万科等非国有企业取得“地王”不同,2009年获得“地王”桂冠的企业多有国资背景。
专业机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各月成交总价排名前十的地块中,60%的高价地块,由国资背景企业获得,特别是在土地市场较为冷清的一季度,国资背景企业几乎包办了所有高价土地。
6月份,以40.6亿元拿下北京广渠路15号地块的中化方兴,以及同样以高价拿下北京朝阳区奥运村乡用地的中泽置业,夺得重庆鸿恩寺地块的保利地产等,都是央企或国资背景企业。
此外,国有资本控股的“地王”企业中,有的非房地产为主业,如中国电子旗下中泽置业、华融基础设施、常州交通产业等。
“为刺激经济,国家在很多大的项目上有投入,刺激经济情况之下,可能很多项目的预算比较宽松。钱多出之后,资金不能闲着,往哪进呢?房地产,保值升值,买了之后再倒出去。”周毕文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对于“地王”频现的国资背景,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回应称,总体的要求,需要央企更清醒,更稳健,更扎实做好自己的工作。
“地王”缘起
然而,经济尚未真正复苏,缘何涌现诸多“地王”?
“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外汇储备大量缩水,美国在大量印票子,中国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种通胀危机预期比较强。这种背景下,有些企业想利用这种预期囤积一些土地。”中国房协建设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维新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银行信贷政策的宽松则使更多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从银行角度来说,银行贷款要放不出去的话,它也面临着很大压力。”周毕文称,相对来说,中国市场恢复得快一些,可能有些海外资本看好中国市场。此外民营资本亦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显示,1-6月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同比增长3.6%,较1-5月份高7.5个百分点,其中开发贷款增长32.6%,增速较1-5月份高16.8个百分点。
7月15日,全国人大财经委2009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央行认为,现在资本市场和房市的上涨属非正常现象,央行担心由于大规模信贷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可能已经进入股市和房市。
大量资金用于夺取“地王”桂冠,另一重要原因或许在于上市诉求。业内人士称,目前绿地集团四处拿地,其策略与2007年的恒大地产、龙湖地产一样,都是大肆扩张为上市增加砝码。
寸土寸金的背后
企业拍下“地王”的一刹那,或许揽入怀中的不是香饽饽,而是烫手的山芋。
相关调查显示,2007年全国主要城市排名前10位的“地王”中,共计两家完成开发,3家已经开工,1家退地,4家土地至今还处于闲置状态。在广州,2007年的27块“地王”有24块在晒太阳。
这些企业费劲心机得到的“地王”,为什么还不开发?著名财经评论员时寒冰撰文称,“考虑到建筑成本、开发商的暴利因素,只有当房价在目前基础上,再上涨接近一倍,这些‘地王’才能全面获取丰厚的土地增值收益。问题是,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这些“地王”影响的不仅仅是其自身的房价。媒体报道称,广州珠江新城地板价1.5万元/平方米的新地王诞生之后,房价上涨超过10%,而一早布局珠江新城的广州城建,其原来的地产项目也随之升值。北京广渠路新地王出世后,引发区内楼盘捂盘惜售潮,一手楼价直接抬高二成以上。
令人欣慰的是,毕竟地王稀缺,个体不能代表整体,“地王”只能对其本身及其附近的房价有影响,但能推动到什么时候,要看大的经济形势能不能支持房价。“而影响还是要取决于最终的供需矛盾,如果政府在银根上、推地上、租房方面都有一些动作,“地王”对房价影响终将有限。”周毕文说。
最直接“受伤”的或许是购买“地王”的企业们。周毕文认为,高昂的地价,决定了这些“地王”只能做特殊高档的楼盘,不适合做普通民宅,但房子建好后,是否有相当数量的高档消费群体来吸纳这些房子,也还是一个问号。
事实上,中国房地产的调控,现在还没有到位。“如果现在真正按照法律条款去执行,‘地王’自然就没有了。到时候成本比售价还高,卖不出去即垮台,也就没人敢争‘地王’了。”刘维新说。
按照眼下的房地产市场,刘维新认为,最近的小阳春,及之后的房价快速上升,都只是暂时的。“因为中国现在没这个气候,没有实际购买力,是几家在炒。”所以结论只能是,“地王”大量涌现的局面很难再持续下去。
即便按照之前房地产开发商的策略,如果按规定时间,“地王”无法开工,为躲避法律追究,或者分期、延期支付地价款,或者分期、分步式开发,或者改变容积率,或者改变原来的规划定性。“如果做得好,是可以化解的。如果‘地王’太多了,超过了市场需求,它也很难化解。”周毕文认为。
刘维新强调,“中国现在必须意识到,国家要真正兴旺,要靠十大产业、高技术产业等,靠房地产是不可能的。”房地产行业虽然是支柱产业,“但它是一种先导性产业,不是顶梁柱产业,现在国家把房地产业摆到了一个非常不恰当的位置,各行各业都在炒房地产业。”刘维新如是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