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地价房价比平均23.2%不是凭空想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国土资源部:地价房价比平均23.2%不是凭空想象
2009年07月28日 10: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28日电 国土资源部网站刊载文章称,7月23日,在中国土地勘测院规划院网站上公布的专项调查显示,地价占房价平均比例为23.2%,这个数字不是哪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经过一番颇为缜密的调查得来的。

  文章如下:

    “根据对我国东中西部620个不同类型房地产项目的调查发现,目前在国内地价占房价15%~30%,平均是23.2%。这个比例远低于国际水平。” 6月24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土地副总督察鹿心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透露的这一数字,引起社会广泛热议。

  7月23日,在中国土地勘测院规划院网站上公布的专项调查告诉我们,地价占房价平均比例为23.2%,这个数字不是哪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经过一番颇为缜密的调查得来的。专项调查掀起了房地产项目中地价房价比例的“盖头”,公开无疑有助于平息争议,认清方向。

  105个城市620个房地产项目,地价占房价平均比例为23.2%

  地价在房价中到底占据了多大的比例,一直以来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掌握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运行情况,积极应对当前市场形势变化,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房地产项目用地地价专项调查。

  调查于2009年5月底开展,调查范围为全国105个地价动态监测城市,调查方式为城市内分区域随机抽样,对象主要是2006年以来取得土地且已进入销售阶段(包括已售完)的商品房开发项目(部分房地产市场不够活跃的城市选取了少量2004年、2005年取得土地的案例)。其中,调查的房价为商品房开盘时的平均售价,地价为土地出让时的楼面地价。土地取得时间为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时间。此次测算案例的统一内涵为以招拍挂方式、“净地”形式公开出让的商品房用地。剔除掉毛地出让、协议出让等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后,共得到有效案例620个。

  620个案例中,销售房价最高为45000元/平方米,最低为1130元/平方米;地价占房价最低比例为5.3%,最高为58.6%。大多数项目地价占房价比例在15%~30%之间。620个案例平均为23.2%,其中,比例在30%以下的约占案例总数的78%。

  按案例所处地域划分,东部地区共有案例316个,地价占房价比例平均为27%;中部地区共有案例158个,地价占房价比例平均为21%;西部地区共有案例146个,地价占房价比例平均为18%。

  说保18亿亩耕地红线推涨了房价,没有根据,也没有道理

  地价与房价的关系重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与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出现“天价地”密切相关。

  “北京广渠门、上海青浦区、广州琶洲……”短时间里,这些地名因天价地相继诞生而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

  实际上,目前所谓“天价地”并不普遍。根据最新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分析报告》的监测数据,我国35个城市今年上半年综合、商业、住宅等地价同比均有小幅度下降。然而,“土地成本上升引发了房价上涨”的争议已然被挑起。

  “地价与房价之争”由来已久。全国工商联曾在两会期间递交的《我国房价为何居高不下》一文中提出,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土地成本占直接成本比例最高,达到58.2%。有人因此把它作为“地价决定房价”的最有力论据,并把这个报告作为今年地价与房价之争的起点。一些人甚至提出,“由于要守红线,土地偏紧、地价偏高,影响了房价。”

  与一些人“地价决定房价”的观点相反,很多人极力反对。

  中国人民大学俞明轩教授认为:“从本质上说房价决定地价,消费者决定开发商。研究结果发现,‘天价地’没有形成‘天价房’,‘天价房’也不是‘天价地’形成的。”

  中国农业大学周光源教授指出,房价并非因土地成本的上升而被推高,开发商对未来房价的预期,是地价高低的决定因素。

  正如鹿心社副部长所言,从中国的地价水平看,说保18亿亩耕地红线推涨了房价,没有根据,也没有道理。

  “将实际的数据和情况摆出来,以透明公开的方式让社会了解相关信息,是回答疑问消除争论的最好方法。”

  对于此次向社会公布专项调查结果,各界评价甚高。有房地产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近开发商拿地的比较多,地价也在一个劲儿地往上蹿。针对目前的房地产形势,国土资源部这次对地价成本的摸底,是为下一步政策性调整收集事实依据。同时,这次摸底也是对各地开发商的一个警醒,还购房者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